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庭院“方寸地” 变成“增收园”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93 次 发布时间:2023-07-21 09:32:48 【字体:

  “原来大树组是有名的脏乱差,房前屋后空地多,但都被住户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占满了,畜禽粪便遍地都是,现在你再看,这些空地种上了黄精、重楼等中药材,有的发展庭院养羊、养猪,还有农户搞起观光采摘、餐饮农家乐等庭院服务……”走进金寨县沙河乡县级庭院经济示范点——街道村大树组,一处处绿色庭院映入眼帘,庭院经济欣欣向荣,居民罗宗坤乐呵呵地向记者说着。

  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近年来,该乡立足实际,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家庭院落、闲置土地等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庭院空间发展多种庭院经济模式,以“六小园”经济为抓手,推动农户庭院经济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切实把农家庭院“方寸地”建成农村家庭的“增收园”,在全乡逐步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

  据悉,该乡庭院经济模式共分四种:一是家庭种植型。结合本地资源优势,鼓励群众种植黄精、重楼、元胡、天麻、茯苓、灵芝、灯笼椒等中药材(食药用菌)及经济作物;二是家庭养殖型。在房屋周边建立养殖区,发展庭院养羊、养猪、养鸡等养殖业;三是休闲服务型。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对自家庭院进行规划打造,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娱乐、餐饮农家乐等庭院服务;四是综合发展型。实施种植、养殖、手工、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了鼓励更多的群众加入庭院经济发展队伍中,该乡注重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引领全乡群众在房前屋后“方寸地”上下功夫。乡党委、政府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听取庭院经济建设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启动街道村大树和龙门口县级庭院经济示范点建设,投入80余万元资金建设菜地护岸、围墙、雨水沟、机耕道路、特色篱笆、鸡笼等设施,并积极引导示范点内35户群众种植黄精、灯笼椒等中药材和经济作物,一些群众还利用自家房子开起小超市、餐饮店、手工作坊及快递点等。

  庭院经济一时间火了起来,可面对火起来的“庭院”,日益丰富的农产品,如何拓宽销路,成了摆在眼前的一道课题。为了拓宽销售渠道,该乡组织乡村干部积极打造“互联网庭院经济”,依托公司或合作社,对群众种植、养殖的农产品进行销售,形成“公司(合作社)+庭院经济农户”的销售模式。结合各村“振风超市”,设立农副产品专柜,专门销售群众自家种植、养殖的农副产品及手工制品等,让老百姓尝到发展庭院经济的甜头。

  “通过政府的扶持引导和群众的积极参与,现在的街道村家家有庭院、户户有收入。”该乡街道村党支部书记李鸿炳说,如今发展庭院经济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型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赋予了新能量。(熊晓霞 记者 谢菊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