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找书记: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编者按 去年,叶集区实现零进京访、零赴省集体访重复访,市域访量同比减少29%,出区访量减少52%,年度信访工作目标考核位居全省104个县区第一名,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今年7月初,央视焦点访谈对叶集创新开展“无事”找书记,走深走实基层社会治理之路进行了专题报道。本期,让记者带你一起去看看叶集究竟是怎样做到“双零”,在全省104个县区中脱颖而出的?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秘诀?
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叶集区紧盯当前农村留守群体失管、乡村社会闲散、干群关系游离等新问题,创新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综合运用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积分制激励、清单制办结等方式,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持续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相关做法受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实施。
鼎傲农业合作社种植火龙果吸纳村民就近就业。记者 袁洁 摄
群众——有事干有钱赚 有寄托有追求
“咱如今有活干有钱赚,不再吃闲饭了,活得有价值。”洪集镇会馆村张小丽因有2个孩子无法外出务工,村里就介绍她到附近箱包厂上班,有事干有钱赚,日子有滋味,生活有奔头。部分村里陆续建起了吊瓜基地、麻黄鸡养殖基地等,优先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针对一些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村里还会组织免费培训。
推进全民化就业创业,该区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一方面发挥“互联网+就业”优势,用好六安市就业创业平台系统,组织企业、人员注册,采集录入人力资源信息17.3万人,发布企业用工信息6000余条;另一方面建立村级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对接企业用工需求等,让群众就近就业。
2022年,叶集区通过市“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平台注册企业1508家,发布职位数1374个,招聘人数1.7万人。举办招聘活动252场次,达成意向数7833人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300余个,帮助7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全区当年城镇新增就业528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76.1%。
洪集镇牌坊店村原有一处私设聚会点,每逢周末人头攒动。去年以来,村党支部通过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把群众紧紧凝聚在身边,现在再没有人去聚会了,原信教群众主动将聚会点房屋捐作村民议事厅,之前的“唱诗声”变成了群众的“欢歌声”。三元镇桥园村姚良奎有着表演皮影戏的技能,村里了解后,现在有些文艺演出或者公益宣传,时常都会叫上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还能赚钱,真好。”姚良奎追梦的同时越干越劲儿。
叶集区依托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织乡村党员骨干、发展能手、社会贤达、热心人士、文艺爱好者等,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清洁村庄、治安巡逻、家政服务、扶危济困、文艺演出、全民健身等主题志愿活动,让群众劳动之余“动”起来、“玩”起来、“乐”起来。目前,全区注册志愿服务队共有304支,志愿者4.2万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万场次,参与各类服务的志愿者2.1万人次、受益群众4万余人次,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成了全村人气最旺的地方。
文化纳凉晚会。汪军 摄
诉求——有人听有人办 有实惠有动力
姚李镇大顾店村村部挂着一面印有“为民办事予民解忧”,这是村民吴志福满怀感激送来的锦旗。原来,吴志福父亲患有轻微精神疾病却不肯就医,发作时大吵大闹,给家人和邻居造成很大困扰。村干部走访发现后,反复与其父亲谈心,并联系医生上门,使其同意接受治疗。现在吴父基本康复,村里还定期安排医生上门服务。周围邻居都说,“这是俺们父母官,解决俺们的闹心事。”
叶集区按照“任务相当、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原则,科学划定村级服务网格,全区77个村(社区)共划定基础网格563个,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由村(社区)干部担任;1名专职网格员,由党小组长或村(居)民组长担任;配备若干名网格协管员,由党员骨干或村民代表、社会贤达等担任,共配备网格长563名、专职网格员和网格协管员2800余名。健全“党组织+网格”的运行模式,建立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村民组)党小组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网格(楼栋)党小组架构体系,实现基础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同时,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每年对村(居)民进行一次全覆盖上门走访,网格员每月对网格内村(居)民进行一次全覆盖上门走访,全面收集群众诉求,实行清单化、闭环式办理。2022年,叶集区村(社区)党组织共收集办理群众诉求收集6598件,办结6482件,满意率98.8%。
不仅如此,叶集区还健全多元化激励机制,围绕扩大群众参与,强化群众参与社会实践结果的运用,激活群众崇法向善、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广泛推行“积分制”奖励办法,鼓励群众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积攒奖励积分,在村“新风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或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免费乘坐公交、无抵押贷款授信等服务。2022年,全区授信“积分贷”96户,授信总额1415万元,发放贷款1100万元,兑现免费健康体检400人、免费乘坐公交1200人,“新风超市”兑现生活用品价值126万元。同时,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党员发展、党员民主评议、村民代表和“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信用户评选、各类模范选树等结合起来,让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群众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荣誉、工作上有动力。
在叶集区婚姻家庭纠纷调处中心,区法院婚姻家事调解员余琴正在为当事人调解婚姻纠纷。记者 袁洁 摄
服务——有平台有效率 有温度有力度
“这是一键式呼叫器,绿键呼叫,红键挂断,群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还可以按键评价给我们村干部打分,简单方便一学就会。”叶集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勇介绍道,“基层有一些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和一些特殊群体,他们有的不会使用手机,但如果突发急病、发生意外或者有别的需求等,按下一键呼叫器告知村里后,村里会及时安排人员上门为其解决就医、与儿女亲情视频等问题。”
叶集区投入近800万元,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开发“无事”找书记APP,建立区、乡、村、户四级事务网上处理平台和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为2100余户留守和独居老人等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安装无线呼叫器,实现“群众诉求一键收集、办理情况全程追溯”同时,建立“群众呼叫、书记必到,群众点单、党员服务”机制,将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整合到村级事务大数据管理系统,让群众更加直观便捷地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今年1—4月,全区“无事”找书记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共办件10936件,办结率99.9%,群众满意率100%,其中诉求类3751件,办结3749件,群众满意率98.1%;排查矛盾纠纷1926件,化解1807件,化解成功率93.8%。
坚持融合化调处纠纷,让事情一线解决,美好家边实现。以村(社)党支部为主阵地,规范设立“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工作室,明确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和工作纪律,吸纳“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会做群众工作”的退休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党员等组建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等工作。目前,全区共组建党员调解队伍78支,吸纳党员调解员794余人,并配备公法检司干部和职业律师等20余人,负责提供政策支持、业务指导和法律服务。在矛盾调解过程中,通过“亲友团”动之以情、“中间人”晓之以理、法律专业人士释之以法,形成“情、理、法”三效融合、“劝、解、帮”三方发力的调解模式。建立纠纷登记、纠纷回访和评比奖惩制度,完善台账管理,全过程记录接待、调处和答复各环节内容,同步保存佐证资料,确保调解事项有来源、调解过程可追溯、调解结果有依据。2022年,叶集区依托“乡里乡亲”党员机制,成功调处涉及婚姻家庭、损害赔偿等农村常见易发矛盾纠纷2100余件,群众满意度100%。(记者 宋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