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沙河乡:庭院经济美了村庄 富了百姓
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近年来,沙河乡立足实际,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家庭院落、闲置土地等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庭院空间发展多种庭院经济模式,以“六小园”经济为抓手,推动农户庭院经济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切实把农家庭院“方寸地”建成农村家庭的“增收园”,在全乡逐步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取得了良好效果。
环境整治,为发展庭院经济腾出“方寸地”。“我们大树组原来是有名的脏乱差,村民房前屋后空地多,但是都被住户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占满了,畜禽粪便遍地都是,现在乡政府将这里打造建设的这么好,真是没想到。过去到我油坊来加工食用油的顾客都说我这环境不好,坐没地方坐,站没地方站的,现在好了,只要是到我这里加工的顾客都要到示范点里面转转。”沙河乡街道村大树县级庭院经济示范点居民罗宗坤说。为积极推动庭院经济落地见效,沙河乡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拆除乱搭乱建,合理规划生活区和种养区,引导群众搞好房前屋后卫生,腾出庭院及房屋周边荒地,鼓励群众积极发展“六小园”特色经济。
分类施策,“蹚出”增收新路径。沙河乡积极探索四种庭院经济模式。一是家庭种植型。结合本地资源优势,鼓励群众种植黄精、重楼、元胡、天麻、茯苓、灵芝、灯笼椒等中药材(食药用菌)及经济作物;二是家庭养殖型。在房屋周边建立养殖区,发展庭院养羊、养猪、养鸡等养殖业;三是休闲服务型。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对自家庭院进行规划打造,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娱乐、餐饮农家乐等庭院服务;四是综合发展型。实施种植、养殖、手工、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惠乡邻。鼓励群众以家庭为单元,以庭院为阵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全乡群众在房前屋后“方寸地”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乡党委政府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听取庭院经济建设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启动街道村大树和龙门口县级庭院经济示范点建设,投入80余万元资金建设菜地护岸、围墙、雨水沟、机耕道路、特色篱笆、鸡笼、围网及围栏等设施,并积极引导该示范点的35户群众种植了黄精、灯笼椒等中药材和经济作物,一些群众还利用自家房子开起了小超市、餐饮店、手工作坊及快递点等。
拓宽销路,庭院经济更红火。为提高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沙河乡努力拓宽销售渠道,组织乡村干部积极打造“互联网庭院经济”模式,帮助全乡群众把农副产品销售出去。并依托公司或合作社,对群众种植、养殖的农产品进行销售,形成“公司(合作社)+庭院经济农户”的销售模式。结合各村“振风超市”,设立农副产品专柜,专门销售群众自家种植、养殖的农副产品及手工制品等,让老百姓尝到发展庭院经济的甜头,提高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
“通过政府的扶持引导和群众的积极参与,现在的街道村家家有庭院,户户有收入。”沙河乡街道村党支部书记李鸿炳说。发展庭院经济已成为沙河乡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型产业。美了村庄,富了百姓,家庭经济的稳定增收,激发了全乡群众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赋予了新的能量。(熊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