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油坊店乡:坚持“三个3”模式, 走好善治乡村“和美”之道
夏日炎炎,走进金寨县油坊店乡西莲村百果香种植家庭农场,一排排西瓜依次排开,瓜农正忙着采摘西瓜、搬运、过秤、销售,汇聚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乡村美丽图景。从“春种秋收”到“四季丰收”,在党组织带领下,一颗颗增收的“致富果”,成就了村民的“甜蜜事业”。
近些年来,油坊店乡坚持党建引领,以“项目三变、产业三化、乡风三治”为突破口,集聚各类发展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呈现出“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良好态势。
项目三变,盘活“沉睡”资源。“闲置房”变“黄金屋”,增强致富“新动能”。对10个行政村开展摸底排查,了解掌握旧卫生室、旧校舍、农户闲置房等4处闲置合法资产,由政府统筹进行旅游民宿项目开发。油坊店乡西莲村闲置资产改建为“莲境山居”民宿,并投入使用。目前陆续接待来自上海、江苏及省内等游客。解决了当地村民10余人长期就业。“方寸地”变“致富园”,释放发展“新活力”。立足村情民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家庭院落的闲置房、空闲地等资源,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发展自主创业型、龙头带动型等模式的庭院经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已利用庭院发展特色民宿2家、休闲农家乐12家、小型采摘园2处。“旧厂房”变“新爆点”,打造增收“新引擎”。坐落在面冲村的“六安茶谷主题馆”,利用“社会企业+旧厂房+保护修复+研学基地”模式,对面积近1200平方米旧茶厂提升改造的。该项目先后投资810万元,本着“修旧如旧、化废为宝”的理念,打造集校外研学与自然教育、农业考察研究、茶艺空间等于一体的体验性项目。目前已举办超过百场的自然研学、教学实践、亲子营、周末营等活动,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产业三化,激活“造血”功能。支部带动,形成规模化。油坊店乡坚持茶产业发展思路不动摇,积极推进茶树无性系繁殖苗圃基地,采取露天和大棚繁育模式进行培育,狠抓优质茶苗培育工作,动员当地农民,尤其是脱贫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帮助群众实现增收的同时,在后续管护及运行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目前,油坊店乡建成苗圃基地4个,总面积40亩,主要覆盖石堰村、东莲村、黄良村、周院村4个村。项目拉动,形成效益化。瞄准“招商引资”赛道,举办油坊店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推介座谈会,架起交流与合作的桥梁。金寨永生利炒青出口精制加工项目已落地,预计年产茶3千吨,目前机械已安装到位,投入生产。顺利完成2023年度标准化茶园建设项目,建成周院村、朱堂村、面冲村3个省级标准化茶园和黄良村市、县级标准化茶园,共计4千亩。“合伙人”驱动,形成特色化。全面启动“乡村振兴合伙人”项目,包装西莲村高山泡菜、西瓜大棚、东莲村山场走地鸡养殖,探索周院村蜜蜂联合养殖项目,通过联营和租赁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从而壮大集体经济收益,上半年,油坊店乡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6万元,其中达到100万元以上1个村,50万元-100万元2个村。
乡风三治,涵养“和美”之韵。自治为基,汇聚善治乡村活力源泉。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修订“村规民约”助推村民自治、完善“红白喜事会”推进移风易俗,从村民文明公约、基本行为规范、文明规范、行业文明规范等方面,通过议事小院、板凳会、走村入户等方式,让村规民约落地见效。评选“人居环境整治先锋”30名、“移风易俗榜样”10名,全乡文明新风持续向好。法治为本,筑牢善治乡村有力保障。优化完善“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和“1+1+N”警民联调“工作机制,推动基层警务和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加强全民普法,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常态化开展各类普法活动54场次,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10个。定期组织乡司法所、专家人员对党员进行培训并开通法律咨询服务热线,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德治为先,激发善治乡村文明动力。举办各种主题的文艺演出20多余场,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乡范围内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周”“科普讲座”“应急知识”“食品安全”“反电信诈骗”“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集中宣讲活动。同时,大力宣传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榜样模范,开好“村头故事会”,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讲好家风故事,倡导群众“学”“做”典型,以良好的家风带乡风淳民风。(陈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