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中市街道:多点发力 书写平安建设“新答卷”
金安区中市街道积极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建好群众与基层治理之间的“连心桥”,有效提升治理效能、服务效能,奋力书写基层治理平安建设“新答卷”。
多样宣传,打造平安“主阵地”。开展“摆摊式”宣传,各社区不定期在重点场所、小区、校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以案说法、宣传咨询等接地气活动,零距离将宣传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开展“覆盖式”宣传,委托电信公司发送“双提升”宣传短信20000条,将平安宣传传导辐射到辖区居民群众当中;同时制作禁毒、反电诈等宣传横幅40条,悬挂于辖区主干道等显眼位置,潜移默化提升群众认知。开展“走访式”宣传,街道结合实际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流动人口、特殊人口管理等纳入网格化管理,积极开展网格内平安楼栋、平安家庭等“平安细胞”创建活动,推动平安建设工作纵深发展。开展“寓乐式”宣传,以重大节假日为契机,联合学校等共建单位开展节目演出、平安知识竞答等活动,进行寓教于乐的宣传。突出人文关怀,街道积极落实“一帮一”“多帮一”帮扶机制,加大对困难群众等群体帮教帮扶,逐步提高辖区群众对社会治安、平安建设的理解和参与度,让平安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
联防联调,织密安全“大防线”。全面加强社会面动态防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积极落实“四级巡防”机制,根据辖区治安状况,组织辖区党员志愿者、片警、物业人员开展联巡,通过“多角度、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巡逻防控,进一步提高街面见警率,以“小联防”撑起“大平安”。发挥基层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整合司法、公安、公益律师、星级调解员、志愿服务队的联动联调资源,完善“警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机制,构建起群众“有诉求找网格员、有争执找社区”的就近解决纠纷渠道,提高居民群众幸福感、满意率。高度重视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牵头开展“平安关爱”行动,对相关人员进行摸排走访、沟通交流,大力加强对辖区内安置帮教对象等人群的信息化核查和日常情况了解,定期对其进行法治教育,了解思想动态,预防其重新犯罪。
排忧解难,搭建干群“连心桥”。坚持矛盾纠纷不出格,把问题化解在社区,解决在街道。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网格“活地图”优势,建立由“民调员+警辅人员+志愿者+微网格员”组成的调解小组,面对矛盾纠纷化解任务“随叫随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共排查解决矛盾纠纷490起,其中房产物业矛盾纠纷较突出,占比62%。坚持议题解决不出居,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对辖区重点人群进行“地毯式”集中走访排查,全面查访梳理群众诉求,掌握困难群众基本情况和突出问题,主动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让群众“说话有人听、诉求有回应、事情办得快”成为常态。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共解决充电车棚、楼道灯损坏、修建污水排水沟、清运垃圾、集中晾晒区等民生事项600余处。坚持重点问题常防范,重点围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反电诈、非法集资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疑难问题,从宣传、防范、治理、打击多方面着手,对各类问题的常见特点、识别形式进行精准宣传,不断提升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