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集镇:“党建+”注入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徐集镇坚持“党建+”,始终以提升组织力为核心,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引擎,逐步将乡村振兴美丽蓝图变成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图景。
党建+“人才”,激发“源头活水来”。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把能力强、懂经济的同志选配到村“两委”岗位上,经换届选举后大专以上学历村“两委”干部共有31名,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领头羊作用。抓“头雁”培训,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等专题,举办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2期,培训112人次,切实提升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服务凝聚群众的本领,带动村民一起搞产业、谋发展。注重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先后组织“电商班”“种植班”等致富技能提升培训班3期,共135人次参加。
党建+“资源”,打造“发展新引擎”。坚持村级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共采集农户信息259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83条,采集比例均达100%,积极协调银行,加大信用良好的村集体小额贷款贴息力度,为村集体发展经济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深挖资源要素,对现有闲置的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学校、厂房等,通过整修、翻建后对外出租,或以投资入股形式获得收益,盘活集体存量资产。
党建+“产业”,注入“造血干细胞”。通过整合各级帮扶资金,以现金方式入股企业,既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初期资金需求,更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各村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村企共赢,2023年入股安徽紫荆花空中草莓园项目,预计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72万元,有力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村民增收致富。结对引活水,充分发挥镇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积极对接安徽省农科院开展农业科技新技术实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在东方红村建立科研示范基地,形成由省农科院出技术、出人才,村级建基地、管耕种的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王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