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竹经济 拓宽致富路
正值春耕三月,山花开始烂漫,金寨县梅山镇南水村一片忙碌。村里的竹制品加工厂里,村民正忙着晾晒毛竹产品。加工厂负责人告诉笔者:“南水村加工厂成立于2022年,主要制作生产各种规格的丝条、筷条等半成品和医用、日用棉签棒成品。满负荷生产日加工竹材30吨以上,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目前用工30人,产品不愁销。”
梅山镇地处大别山腹地,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毛竹生长。特别是南水村毛竹资源丰富,毛竹达8000余亩。然而受限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竹材下山难、运输成本高,无精深加工企业等难题,农户对现有竹园长期不采伐、不管理,竹园退化严重,竹农增收难。金寨县人大常委会派驻到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长到村后,了解到这一情况,不禁思考:“怎么把竹子产品做出来,让每一根竹子发挥最大效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有了想法就要实施,筑巢引凤好招商。2021年以来,金寨县人大常委会倾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金寨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多次率相关单位负责人到南水村指导帮助厂房选址、确定建设规模、联系对接经营主体、落实厂房建设任务等工作,多方与有意向的竹制品深加工企业联系,推进竹企落户南水。在多方扶持帮助下,南水村2022年初开工新建毛竹加工厂,投资近560万元建设两个标准化厂房1400平方米,一处办公用房400平方米。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多方联系,引进安徽恒立竹业有限公司进驻,于2022年8月开工试运营,10月正式生产,至年底产值达600多万元。有了竹企业,群众生产积极性也高了。南水村大大小小的竹林里,一根根竹子运出山,以往密密麻麻的竹林开始稀疏通透起来。“以往竹子不值钱,拉到村外出售,最多也只有420元一吨,现在在家门口能卖到500元一吨,好竹子能卖到520元,一根竹子也值8到10元,钱虽挣得辛苦,也比原来值了。”村民李开成说。
“把竹子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准备引进环保烘干设备,把边角料、竹枝、竹叶等加工废弃物用起来,争取利润最大化,实现产业接二连三全链条。”加工厂负责人表示。
为把竹子“吃干榨尽”,金寨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在助推产业兴旺上下功夫。组织代表在“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中,提出加快新修林间道路的建议,解决毛竹下山难题;督促有关部门办理“关于大力发展毛竹产业的建议”,推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调整竹产业结构,抢抓竹园管理,引进毛竹加工企业,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支持竹炭、竹纤维、竹生物质能源制品等新兴产业,拓宽竹材利用领域。2022年出台《金寨县2022年毛竹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毛竹半成品加工、成品销售、运输道路建设和退化林修复密度调整实行奖补政策,兑现毛竹半成品加工奖补288.8万元,实现毛竹加工厂投资1642万元,毛竹运输道路建设投资363万元,竹林密度调整项目投资420万元7100亩,建成毛竹运输道路45.3公里。吸引国内大型竹加工企业“中集集团”来金寨县投资发展,成立金寨中集新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在乡镇新建8家半成品加工厂。与县内多家企业建立供货合作关系,带动毛竹销售超过3万吨,解决群众就业500余人。
“接二连三”的产业链,正激荡着乡村产业的冲劲,带动着群众增收致富。这个春天,竹海蓬勃,竹子“拔节”的声音声声入耳。(刘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