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集区:多措并举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为保障脱贫群众稳岗就业,今年以来,叶集区通过加强就业监测、兑现就业奖补、扶持帮扶载体、用好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始终把就业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努力帮助脱贫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强化监测明底数。一是抓实存量人员摸排。依托“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组织驻村干部、村两委和网格员摸排脱贫劳动力就业务工意向及存在问题,积极解决具备就业能力和意愿而未就业的劳动力困难。二是抓实新增潜力挖掘。利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契机,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帮助应届毕业生、退伍军人等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三是抓实就业务工监测。充分发挥1197名防返贫网格员跟踪监测作用,每月走访联系包保对象,了解脱贫劳动力就业务工情况,发生返乡回流或家庭变化等信息及时反馈村社更新台账并落实帮扶。
兑现奖补促激励。一是优先保障就业资金。严格落实“摘帽不摘政策”要求,将省外交通补贴、区内就业帮扶车间及公益性岗位就业补贴等纳入衔接资金项目库,优先批复落实,夯实资金保障,今年批复就业补贴类项目432.4万元。二是优化奖补发放流程。坚持“应补尽补”,全面梳理稳定就业人员名单,简化申报资料,及时打卡到户,初步摸排可享受跨省务工补贴2572人。三是严格带贫减贫监管。常态化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带动脱贫劳动力督导工作,对带动脱贫户就业不稳定企业依规取消车间认定,不再发放车间补贴,激励就业帮扶车间积极带动脱贫劳动力。
综合兜底强保障。一是就业车间帮带动。全区依规认定就业帮扶车间13家,主要以箱包、服装、苗木及农产品种植加工为主,工作强度不大,时间较自由,适合半劳动力、弱劳动力及不便外出劳动力就近就业或居家就业,截至目前,吸纳劳动力就业43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39人、监测对象10人,平均工资近2000元。二是公益岗位强兜底。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酬”,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护林护河、秸秆禁烧、邻里互助等乡村振兴工作需要,统筹村集体光伏收益、经营性扶贫资产收益等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吸纳中老年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三是结对帮扶助就业。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企业围绕结对帮扶村产业、就业等重点工作开展帮扶,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助推结对帮扶村产业振兴,助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
高效服务稳就业。一是搭建供需平台稳定就业规模。常态化开展就业招聘会和人才对接招聘会,在乡镇街举办专场招聘会,打通招聘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展“春风行动”,送人到企参观了解。加强与区内各企业联系,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每月在区政府网站发布,同时由乡镇街转发至村社。目前发布企业用工需求3期,累计为47家企业发布就业岗位118个。二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采取“菜单式”培训和“送教下乡”的培训模式,靠前服务,将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目前已开展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4期(其中禽畜养殖培训班2期93人、果树栽培培训班1期50人、养老护理员培训班1期54人),培训合格197人,做到应培尽培。
截至目前,叶集区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劳动力务工就业9879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328人,2023年省下达务工就业任务9757人,公益性岗位安置任务1212人,分别已完成全年目标101.25%、109.54%。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收入增长势头强劲,脱贫群众、监测对象就业收入占比稳定提升。(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