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金寨县沙河乡:做“活”乡域资源 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编辑:吕梁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72 次 发布时间:2023-03-17 09:58:55 【字体:

  美丽乡村既要生态美,还要农民富。金寨县沙河乡立足山区实际,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和壮大乡村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描绘出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多彩画卷”。

  依托美丽“金叶子”,走上致富“新路子”。沙河乡各村均有银杏树分布,古银杏树随处可见,深秋已至,整个沙河“遍地黄金甲”,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摄影家和游客前来旅游观光。2018年11月,沙河乡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最美银杏文化小镇”荣誉称号,并颁发了奖牌。其中沙河乡拥有树龄达到1200年的“安徽银杏王”,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银杏树230多棵。

  2023年以来,沙河乡投入资金在楼房村集中打造“银杏主题公园”“特色民宿”等,修建了环绕村庄的银杏步道,各个景点均设置了指示路牌及景点介绍,方便外地游客参观游玩。每到金秋,沙河山水便由墨绿转而绚丽,其中最为动人的莫过于霜后银杏的“金叶子”楚楚金黄。位于楼房村树龄达到1200年的“安徽银杏王”,更是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截至目前,沙河乡举办了四届银杏文化旅游节,每届活动现场,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购买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村民带来的农特产品、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业、住宿业等行业蓬勃发展。如今这个古老树种不仅为沙河带来了人气,也让村民们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尤其是每当金秋来临,四面客商和八方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一拨又一拨。

  林下经济“点绿成金”,鼓起农民“钱袋子”。黄精、七叶一枝花均属于本草纲目中的名贵中药材,具有补脾润肺,生津止渴等多种功效,可药食两用,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两种中药材喜阴凉、湿润的气候条件,耐寒、怕旱,在干燥地区生长不良,在湿润荫蔽的环境下植株生长良好,早些年群众依靠老套的种植经验,将林中野生黄精、七叶一枝花移栽到耕地里种植,虽方便管理,但耕地中种植一来除杂草成本过高,二来占用大量农田,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相违背,发展均告失败。

  近年来,沙河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黄精、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发展新路径,通过调研发现,林下种植“不与粮争田”“不与林争地”,具备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既是山区群众致富的好途径,又是保护生态、兴林富民的有效手段。祝畈村位于沙河乡西南部,属鄂豫皖三省交界,平均海拔660米,属高寒山区。经过考察研究,这里的土质、气候、环境都很适宜林下黄精、七叶一枝花生长。通过宣传推广,该村村民廖荣周和村里有经验的党员种植户陈明富率先尝试种植。经过不断地摸索尝试,发现在松树林下种植黄精、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不仅起到了天然遮阴作用,厚厚的松针还有益于防寒保暖保湿,更重要的是松树林下不宜生长杂草,大大降低了除草成本。新方法终于取得成功,村民看到了希望,纷纷开始效仿,林下种植模式在全村推广开来。至目前该村发展林下黄精、七叶一枝花种植规模达到了1000余亩,户均种植增收达到5万元以上,松树林下种黄精等中药材,唤醒沉睡资源,实现了“林”能生“金”,常年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逐渐返乡走上了乡村致富新路子。

  发展“大棚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在沙河乡街道村大棚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排排钢结构大棚排列有序,大棚内食用菌进入生长期。“在大棚里务工,都是手上活,简单易上手,时间上也灵活,一个月能挣近3000元。”村民老李现在60多岁了,性格开朗,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乐呵呵地说道。

  目前,全乡已建成大棚200余个,包括大棚灵芝、大棚食用菌、大棚养蚕……近年来,沙河乡通过争取项目资金,由政府投资建设大棚、并划入村集体资产、从产业扶持、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大棚经济”提档升级,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大棚经济”,鼓励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大棚经济,使大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扩大了就业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从而实现让群众流转土地有租金、大棚务工有薪金,最大限度激活资源、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实现产业健康发展,让“大棚经济”成为群众致富的新引擎。

  如今,沙河乡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铺展。(余烨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