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斑竹园镇:产业谋振兴 黄精变“黄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金寨县斑竹园镇沙堰村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特色产业重点培育,率先打造黄精种植基地,让“黄精”变“黄金”,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沙堰村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经镇村多次实地调研,发现沙堰村东冲组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合发展中药材产业。“之前也尝试发展过山桐子、板栗、青脆李等种植产业,但是收益都不是很好。”沙堰村党支部书记占世花说。经邀请农技专家多次实地考察,发现沙堰村土质疏松、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居多且气候湿润,村里野生黄精自然生长得都很好,黄精又是药食同源品种,市场前景广阔,村两委讨论决定发展中药材黄精种植。为让闲置土地变废为宝,发挥经济效益,沙堰村发动大户占世华,将东冲组森林资源统一整合,开发林下黄精种植,致富于林。截至目前,沙堰村102户村民加入黄精种植,面积达100多亩,预计亩产在2500公斤,黄精市场价格在每公斤12元左右,三年收成之后,拟实现产值达到300余万元。
持续学习,丰富种植经验。“每一株的间距要保持在20公分左右,打窝的时候,不能隔得太紧了。掏沟的时候,尽量深一点。”大户占世华一边不厌其烦地跟村民们沟通着,一边上手示范操作。在发展黄精种植的准备阶段,为了把中药材种好、管护好,沙堰村多次组织农户去外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带领农户参加镇里组织的技术培训,鼓励农户自主学习中药材种养和管护知识,丰富的种植经验。
集体发展,带动“家门口”就业。随着种植黄精的效益逐渐扩大,沙堰村种植黄精的散户越来越多。熊德炎是沙堰村中心组的村民,他种植的黄精、天麻,已从数亩到达到19余亩,成为沙堰种植面积最大的农户。起初,他对种植黄精并不感兴趣,随着对扶持政策的逐渐了解,又见证了村里种植业的发展速度,2018年,在村干部的领导和帮助下,熊德炎决定种植黄精。“种植黄精带来的收入,不仅能满足我家日常开支需求,每年还可以存下一笔钱,不用外出也能过得很好,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干起活来也干劲十足。”说起种植黄精以来发生的变化,熊德炎感慨良多。
斑竹园镇沙堰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将黄精种植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重点打造,迎来沙堰村的“黄精时代”。在发展黄精种植产业的同时,沙堰村根据市场效益,扩大种植规模,并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漆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