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改作风 提效能 促发展】勤练“内功” “焕新”向上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55 次 发布时间:2023-03-02 10:06:17 【字体: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走进位于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处处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哒哒哒……哒哒哒……”在公司二车间,24条生产线快速运转,缝纫机运作声此起彼伏,工人们神情专注、飞针引线,熟练地在各自的流水线上操作着,裁剪、缝纫、钉扣、熨烫......各道工序忙而不乱。

  不久前,才从我市“新春第一会”上捧回“全市工业企业50强”奖项,伴随荣誉而来的,是员工们倍受激励后紧张而忙碌的生产劲头。

  “考虑到前几年的疫情影响,今年过年公司让员工多休息了几天。”该公司总经理管良中介绍说,年后复工以来,公司加紧组织员工抓生产、赶订单,掀起新一轮生产热潮。

  作为一家从事服装加工生产的民营企业,近年来,安徽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生产团队以及一流的生产设备,立足于户外服装、服饰的OEM生产,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年攀升,由最初48条加工生产线、年均不足200万件(套)的生产量,逐步积累成为80多条进口生产流水线、年均1300万件(套)的生产规模,解决了3000余名员工的再就业。2017年初,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省内服装行业首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经过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在业务拓展、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更是取得了长足进步,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到迅速提升。

  “我们公司是订单式生产,目前主要承接安踏、斐乐、迪卡侬等品牌的服装订单,去年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全年依然实现产值14.30亿元,利润总额1.55亿元。”

  管良中告诉记者,公司常年都有订单,为了满足产品供应需求,公司3栋生产车间满荷开动,在合理安排员工分工配合下,奋力推进生产进度。

  正在埋头给衣服开袋子的张广玲进厂已经4年了,经过不断学习,手艺越来越熟练,工资每月能拿到六七千。“我家就住在三十铺,平时早出晚归,在这里待遇挺好的,现在活都上手了,钱能挣上,家里也能照顾到。”如今每月有稳定的收入,还能陪伴孩子成长,这些变化都让张广玲感觉欣喜而踏实。

  做大产能的同时,企业还着重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勤练“内功”,为长远发展打牢基础。在厂区的一间大办公室,多个车间的技术骨干围坐一起,正探讨改进3D冲锋衣工艺。

  据技术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加大投入致力于创新发展,成立服装技术中心,由352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职的研发技术队伍,专门从事新工艺的研发与创造。同时,在苏州成立设计研发中心,重点对新产品进行研发设计。成立模板自动化生产车间、自动充绒车间、自动拉布自动裁剪车间,实现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凭借优异的成绩,公司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省级绿色工厂、省工业设计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省数字化车间、安徽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荣誉证书;现拥有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0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尤其是公司研发制造的冬奥会运动服,在2022年冬奥会获得奥组委的一致称赞。“这些都是我们应对市场变化,在挑战和压力中寻求突破的底气。”管良中如是说。

  新的一年,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面对开放的市场,公司上下信心更足,公司董事长张军表示:“我们将在稳定现有客户的基础上,紧跟用户需求加大研发和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全力以赴开拓市场、发展企业,用实际行动为六安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珊珊 齐盈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