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幸福产业”
——舒城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助力旅游产业发展纪实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3-01 09:37:53 【字体:

004ac34f156c427f92d5eb9b930fbcf1.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舒城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依法履职,组织开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专项调研,“把脉问诊”找问题,“对症下药”出实效。

  坚持问题导向

  舒城县地处大别山南麓,县城距合肥39公里,是合肥都市圈的重要部分,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舒城县坚持规划引领、资源推动、完善配套、强化监管,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连年提升。为准确摸清乡村旅游家底,掌握发展现状,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组织相关部门,围绕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

  “调研工作要敢于直面问题,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要准确找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稳增长、调结构上,在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才提出要求。

  两个月时间,调研组深入全县各乡镇和景区,怀揣问题访遍舒城远近乡镇、大小山川,采用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开展民意调查等方法,重点对乡村旅游产业规划、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公共服务、旅游产品开发、精品景点及品牌打造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结合正在开展的“聚民意,惠民生”行动,充分听取地方乡镇、经营主体以及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调研报告。报告直面该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犀利地指出“思想不解放、缺乏整体规划、旅游产品单一”等存在的问题,并准确提出“高标准编制规划”“加强基础建设和环境整治”“加强宣传”等高质量建议。

  强化意见落实

  点出问题、提出建议只是开始,建议落地生效才是调研初衷。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报告,并印发给县政府以及相关单位。

  为防止出现“一审了之”,县人大常委会对于调研报告的落实监督持续发力。如为确保调研报告中“高标准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这一建议得到采纳,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多次对接旅游事业发展中心,根据执法检查和专项视察掌握的资料,指导好舒城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编制。编制对该县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深度挖掘了乡村旅游良好的自然、经济以及社会资源,突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农耕、红色、知青以及“三线”文化,提出“一核三区多组团”的总体布局,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与定位,为舒城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明晰的“路线图”。

  五显镇石关景区经过多年挖掘,已逐渐形成了“一山二水”的旅游风景点格局,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前景。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关于将五显镇石关景区纳入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的建议”。常委会及时开展建议交办,石关景区成功列入《舒城县“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划和文件。

  为进一步推动人大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建议办理,县人大多次采用视察、调研等方式对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开展工作监督。2022年9月20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庭美到河棚镇调研乡村振兴,要求河棚镇继续坚持“生态立镇、文化塑镇、产业兴镇、旅游强镇”发展思路,立足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充分挖掘现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绿色旅游,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提升履职能力

  开展乡村旅游调研只是舒城县人大常委会提升履职能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舒城县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新时代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激发履职热情,切实提升能力水平。一方面,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准确把握“四个机关”建设新定位新要求,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完善常委会各项规则和程序,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法律和制度的轨道上高效运行。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代表履职水平,尊重人大代表主体地位,积极优化代表依法履职服务保障。加强代表履职培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完善“双联”制度机制,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推进代表履职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管理,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持续推进“聚民意,惠民生”行动,加大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力度,扎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舒城“链”上合肥、融入长三角发挥了积极作用。(傅晶晶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雪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