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文旅局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
日前,我市下发《关于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裕安区文旅局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着重对以下18项工作进行部署。
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统筹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施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大工程”。即“思想引领”“典型带动”“乡村名嘴”“特色品牌”四大工程,建设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开展“乡村文化大舞台”系列品牌群众文化活动。依托基层文化阵地,开展各类文化惠民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农民自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倡导“一村一文化”,让农民“乐起来”。开展唱红歌、唱村歌活动。结合《100首经典红歌推荐曲目》,支持引导农民自发开展唱红歌、唱村歌活动,组织文艺人才进行辅导,建立歌咏队伍,创作村歌等。办“村晚”。结合乡风文明建设等内容,以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为主,鼓励农民举办“乡村春晚”活动。开展乡村体育建设活动。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推进乡镇“三个一”(一个室内健身中心、一个全民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场)建设。举办农民趣味运动会、农耕健身大赛、乡村广场舞等活动。组织各类汇演、调演。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在全市、各县区开展原创文艺作品展演、群众文艺调演、少儿文艺汇演等各类汇演、调演活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开展文体活动擂台赛。采取“农民赛、农民评”形式,自下而上举办红歌、村歌、戏曲、广场舞、民族器乐、农耕农趣、“乡村名嘴”等赛事,促进文化交流。发展乡村戏曲。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送戏进万村”和“戏曲进乡村”活动,组织系列乡村戏曲赛事,支持各类戏曲表演团队发展,培育戏曲志愿者队伍。发展乡村广电事业。为农民群众提供应急广播服务,统筹地面无线、直播卫星等接收方式,完善乡村广播电视覆盖网。每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实施乡村流动文化服务。完善流动文化服务工作机制,在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配备流动文化车,用于图书借阅、文艺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服务。奖励扶持乡村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按照奖励扶持办法等规定,对优秀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和优秀领头人予以物质、精神等奖励扶持。实施百馆(站)千村文化结对。坚持以强带弱、上下联动、共建共享,各级文化馆(站)、图书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扶对象每年一调整,提高帮扶成效。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将乡村非遗打造为乡村文体活动内核,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展示馆,培养乡村特色非遗品牌等。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出台《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业态,扶持一批文旅融合和文创企业,开发乡村特色文创产品,塑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冠名、赞助等多种方式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开展主题群众文化活动。紧跟时代强音,唱响主旋律,围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开展“喜迎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完善绩效评价举措。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逐步接入“安徽文化云”平台,依托客流和活动两大指标为抓手,开展绩效评价,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