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履职在线】市人大常委会:高质量履职护航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
6月14日,市六届人大代表市直第三代表小组赴叶集区开展“聚力‘双招双引’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六安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今年以来,六安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全市中心大局,按照“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综合运用各项监督职权,强化跟踪问效,为助推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开展经济运行专题调研、督办关于推进合六同城化的议案、加强计划和财政预决算监督、启动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一项项依法履职的实践,清晰地勾勒出2022年六安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迹。
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如何?市场主体还存在哪些困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进度怎么样?......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带着问题和思考,组织开展经济运行、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双招双引”等专题调研,为全市经济运行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共提出36条意见建议。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审议市政府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围绕“扩大项目投资、助企纾困解难、释放消费潜力、实施暖民心行动”等方面提出审议意见,推动政府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抓工业、稳增长,抓消费、激活力,抓民生、增福祉,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六安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合肥都市圈,加快推进合六同城化”,这既是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要求,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围绕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在六安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汪巍、杜军等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快合六经济走廊建设,推动合六同城化”的议案确定为大会“1号议案”。为办好该议案,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开展议案交办前调研,提出议案审查处理意见交市政府办理,并持续跟踪督办,推动市政府建机制、拓领域、谋合作。
“合六同城化产业招商项目进展情况怎么样?取得哪些成效?”9月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议案建议办理答复会在市行政中心小会堂召开,参会代表与承办单位负责人现场沟通,12个“辣味”问题直击要害,承办单位答得诚恳认真,答出了对策和承诺,更答出了代表们的满意和信心,通过面对面沟通,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推动“1号议案”办理取得更好成效。
“我们建立了合六同城化的18根梁柱,坚持产业、科创、园区、市场‘四个链接’合肥,在产业方面,深度剖析合肥产业结构,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前十个月新签约合肥市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6个、总投资423亿元。在市场链接上,争取15个高频事项实现与合肥市跨市通办......”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市政府负责同志用一串串数字报告了议案办理的成果。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指出,合六同城化的态势正在形成、效应逐步显现,并围绕做大做强承接平台、争取建立更高规格的推进协调机制等提出意见建议。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人大代表、华夏幸福基业有限公司舒城区域总经理魏先彪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随着舒城杭埠经济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的发展,每天自行驾车往返舒城县杭埠镇和合肥滨湖新区的企业员工较多,出行时间和成本较高,提出开通“舒城杭埠至滨湖新区”快速公交专线的建议,建议经过两地政府的重视和办理,公交专线现已开通,每天往返44个班次,大大方便了员工出行......这是我市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聚民意,惠民生”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立足自身岗位,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代表们围绕“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稳经济,暖民心”等主题,提出意见建议183条,推动解决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经济要发展,环境需创优。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市人大常委会于今年启动《六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要求起草部门立足六安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注重与长三角地区接轨,努力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入手,着力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硬核”保障。该条例(草案)也将于近期提交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着眼管好人民“钱袋子”,持续加强预算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听取审议财政预决算、财政绩效评价、审计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等报告,审查批准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要求政府加强财政收支形势分析、精准实施财政政策、规范预算执行、加强债务管理、加大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力度,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切实把财力用在刀刃上。(王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