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苗 扶苗 壮苗
——市关工委多措并举筑实普法品牌略记
2011年7月25日,市关工委被中国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联合表彰为第一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2014年8月4日,市关工委被中国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表彰为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2017年8月6日,市关工委被中国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表彰为第三届“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霍山县、裕安区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全市有324个单位和个人荣获中国关工委的表彰;2022年3月,市关工委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团中央、中国法学会联合表彰为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连续四届受到全国表彰,全省唯一。
十年来,市关工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德法兼修,立德树人,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多措并举筑实青少年普法品牌。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背后凝聚着2万多名“五老”及志愿者的心血和付出,灌注着我市各级各界关工委及公检法司机构关工委人员的关爱雨露,他们在护苗扶苗壮苗的征程上砥砺躬行,老骥伏枥,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治关爱·护航成长”教育活动中,以“百校(社区)示范·千校(社区)行动”为载体,不断想新招、出实招、筑品牌,做好青少年普法的辅导员、健康成长的守护员、合法权益的保障员,演绎着令人心动的故事。
精心守护禾苗壮
2021年8月12日,酷暑挡不住关怀的步伐。市关工委两位副秘书长驱车百余里赶赴霍邱县邵岗乡坎山村,和霍邱县关工委一起将9000元爱心助学金交到自强不息的残疾学生周桐手中。
在市关工委主任办公会上,汪永义主任提议在市爱心扶贫助学基金中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少数“自立自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给予特别关爱、专门奖励,激励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周桐是首个受益者。周桐就读于霍邱一中,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不料,厄运突然袭来。2019年9月22日,一辆渣土车从16岁的周桐左小腿碾过……
艰难时刻,霍邱县司法局关工委向周桐伸出援手。事故发生后,肇事司机推三阻四,找人说情,想少给赔偿。得知这一讯息,霍邱县司法局关工委乔保礼第一时间介入事故调解程序。他会同周桐的班主任帮周桐申请法律援助。最终肇事司机向周桐赔偿了11万元。乔保礼又会同法律援助中心与保险公司协调,为周桐争取合理理赔,解决其手术及康复治疗的大笔费用。从2019年9月到2020年3月,周桐经历4次大手术和4次清创手术,中断学业7个月。住院期间,学校关工委和各授课老师为他组建了学习小组、建立微信群,指导周桐学习。2020年4月,安装假肢的周桐重返校园,发奋苦读,2021年以684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如果说周桐的故事是个范例,那么裕安区平桥乡振兴社区关工委的做法则见证了各级关工委对青少年关爱守护的落细落实。振兴社区及其关工委组建了由“五老”及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大队”,将59名成员划分成若干小分队,就近就便分住宅小区实行网格化包保管理,对社区181名未成年人逐户摸底、登记造册、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关爱守护渗入到每个“毛细血管”。对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有劣迹的青少年,实行“1+1”或“1+2”包保,助困的同时加强关爱教育监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近几年,市关工委相继组织开展防溺水护童、防疫护学、防行为失范等专项行动,都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社会的纷纷点赞。
暖心帮扶禾苗正
在第四届普法教育活动中,全市各级关工委积极有效参与社会治理,4662名“五老”成立1000多个帮扶小组,与数千名青少年实行结对帮扶,发生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事。
学生付某被坏人威逼利诱,参与了一桩刑事案件,付某的爷爷知情后整日以泪洗面。关键时刻,付某的爷爷找到霍山县关工委主任邵必贵。邵必贵一边安慰一边拿起电话找律师咨询案件情况,当律师告知他案件性质恶劣,情节严重,主犯可能要执行死刑时,他想,受胁迫的付某还是个孩子,如进了监狱,以后人生就毁了。邵必贵于是跑到司法局,帮助申请法律援助,并和律师一起跑看守所、到法院,请求给受胁迫的从犯付某从轻处理。2018年底,在案件首犯判决死刑执行时,对付某实行判三缓四,释放回家。邵必贵不放心,怕付某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又多次找付某谈心帮教,当得知付某想开网店缺学习电脑技术费用时,邵必贵当即给付某1000元报名,让他好好学习加油干。现在小付的网店月收入6000多元,且成了家,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裕安区平桥乡的王某曾是一个有为青年,20来岁自主创业,并小有成就。但2016年被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刑3年,缓刑4年,纳入社区矫正。2016年10月7日,他前往裕安区司法所报到,面对“周电话、月汇报、限制外出、集中教育、参加社区服务”等纪律要求时,瞬间低落、苦恼、恐惧等情绪笼罩内心。就在这时,王某所在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司法所长带着关工委陈老来到他家,亲切地说:“陈老是一位老政法干警,你俩结对子,有什么想不通的,他可以帮你。”从那天起,陈老隔三岔五不是到家,就是到公司,同王某谈心交心,解疑释惑,经常陪他一起参加社区服务、公益活动,使他逐步走出自卑,重燃希望。公司也不断发展,先后取得10项发明专利、9项科技成果。“我的失足不成千古恨,应当感谢社区党组织、感谢关工委。”
据悉,全市组织4662名“五老”成立1033个帮扶小组,与1000多名失足失范青少年开展结对帮扶,引导他们归正向上;5000多名“五老”参与青少年矛盾纠纷调解和帮教,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重要作用;数千名“五老”参与网吧监督,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清朗的社会环境。
用心普法护苗忙
普法工作市级怎么抓?市级重点抓组织推动,成立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市关工委主任为副组长的高规格普法领导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交流会,举办普法培训班,开展普法互学交流,强化对普法工作的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市1700多所学校,经县区关工委申报,市关工委确定示范学校92所、示范社区30个,开展“百校(社区)示范·千校(社区)行动”,为“面”上普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在全市筛选8个普法典型,召开全市普法先进事迹报告会,实行线上线下直播,扩大社会影响。先后总结推广金寨关工委普法“十进校园”的成功做法、舒城关工委整合社会资源成立8个法治工作站的创新做法、霍山二中关工委成立学生学法兴趣小组的鲜活做法、裕安区关工委落实德法兼修等典型范例,向各县区推介推广。
普法工作靠谁来落实?从县区到乡镇、学校关工委逐级制定《实施方案》、逐年逐月排定“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年事历”;每年会同市委组织部成立3个督查组,深入乡镇、社区、机关、学校,点对点、面对面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互学交流活动,先后督查近300个基层单位。同时加强普法队伍建设,组建市、县区、乡镇三级法治宣讲服务团上百个,成员533名,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700多场,服务实践活动近4000场,受众达百万人次。突出“五老”志愿者、法治副校长、政法战线老干警、青年志愿者和思政课教师5支队伍建设,总人数有2万多名,保障了普法工作有人抓、有人干。
普法工作基层怎么做?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营造持久浓烈的普法热度。适时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法治体验、法律知识竞赛、德法兼修养成等六项活动。从2016年起,全市关工委系统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写红色征文和红色体验活动,把“五红”教育与普法教育紧密结合,同评选“百名优秀少年”活动紧密结合,普法与学法、守法有效对接。市关工委每三年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参赛率占全市整体学生的58%以上。
法治春风沐皖西,倾心育苗护成长。通过多年普法,全市广大青少年的家国情怀更浓;法律素养更高,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明显增强;全市零犯罪学校、零犯罪社区逐年增加。今年7月份,经全省“七五”普法验收第三方评估,全市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知晓率和法治意识测试居全省第一方阵。(朱世祥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徐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