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我们的新时代】大别山里药材香
——霍山县实施小水电供区三年改造掠影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54 次 发布时间:2022-12-13 09:20:53 【字体:

  冬日大别山,寒气逼人,而位于霍山县上土市镇铜锣寨景区的胡岩加工厂却是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工人们围着工作台,将洗干净的天麻削皮、分拣;有的撸起袖子,将一车车洗净蒸熟的天麻推进烘干室;有的将烘干冷却好的天麻一袋袋打包、转运……空气中弥漫着药材清香。

  霍山县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田水电乡”的美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天麻、百合、杜仲、黄精、石斛等种类繁多的中草药。胡岩是土生土长的霍山人,头脑灵活的他发现了这绿水青山里蕴藏着的“金山银山”,2012年起,便开始收购鲜天麻,初加工后再进行销售。由于药材地道,产品很快外销到全国各地,供不应求。销路打开了,然而产能却让他犯了愁。

  家庭小作坊的痛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霍山县依托境内丰富的水电资源,建设了一座座小水电站,建立了小水电自供区,上土市等8个乡镇率先实现了农村电气化。但是近年来,受限于水电供区电网设施老化和运维投入不足,小水电供区陷入了“刮风下雨停、冰冻下雪停、逢年过节停、意想不到停”的窘境,而天麻等中草药的清洗、蒸煮、烘干、包装、冷藏等环节都离不开电,经常性的停电给药材加工厂带来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损失,让许多原本准备扩大规模大干一场的投资人打起了退堂鼓,当地的药材加工产业也陷入了停滞期,药材加工的主力军是家庭小作坊,产量低、种类少、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弱,让大量名贵药材“养在深闺”,于是广大山区群众翘首盼望能够享受到与国家电网公司同标准的供电服务。

  2019年11月28日,原小水电供区移交国家电网的协议正式签署,困扰霍山县药材加工产业做强做大难题终于迎来破解契机。省、市供电公司分别抽调精兵强将驰援霍山,原小水电供区与国网供区电网同质化和服务均等化改造正式拉开序幕:一次次故障后的及时恢复、一根根崭新的银线翻山越岭、一条条供电服务信息精准推送……翻天覆地的变化鼓舞了投资者的创业热情:全电制茶机、全电制石斛、电气化大棚等新技术新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在原小水电供区“开花”,传统的中药材开始尽情“拥抱”电气化,给山区百姓带来了产业兴旺的光芒。

  “电火花”带热产业链

  胡岩是个有心人,他敏锐地捕捉到充足电力保障和优质供电服务给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的无限生机。2021年,他一口气添置了百合、黄精、葛根等多台套中药材加工设备,并扩大了天麻生产线规模。2022年,六安市将全域小微企业低压接入容量上限提高到160千瓦,小型茶厂一套全电制茶机功率在130千瓦左右,不再需要架设专用变压器。得知该消息后,他又开办了一家茶厂,添置了全电制茶机械。就这样,春炒黄芽、夏收百合、秋烘天麻,偶有闲暇就加工黄精、葛根,胡岩的事业忙碌而红火。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也有了稳定收入。“有的将自家山地种植的仿野生中草药卖给我,有的农闲时来厂里打打短工,有的将自家作坊的产品委托我代销。最多的时候,加工厂里就有200多人同时上工。”胡岩说。(张金柱 张国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