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路——记市人大代表董艳
“通过乡土儿童诗进课堂的模式,我家孩子开始主动阅读了,语文成绩也提高了。”霍邱县扈胡镇中心小学学生陈烯贤妈妈感激地说。
“有公益课程相伴,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像董老师一样的义工,为更多的人服务。”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学生孙曼妮说。
……
乡土儿童诗是什么?公益课程从何而来?这一切源自于市人大代表、霍邱县扈胡镇中心小学教师董艳。自2006年工作以来,董艳一直坚守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她深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人民教师,应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发展,科研领航。在霍邱县教育局、扈胡镇中心学校的引领下,董艳先后开启了长达6年的“乡土儿童诗进课堂的实践研究”及“小学语文作业作品化设计的实践研究”。作为这两个课题组的主持人,她研究符合农村孩子的大读写教学,探索“乡土乐”系列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引领孩子借助阅读的力量描摹农村生活,培植乡土情怀。
近几年来,董艳和她的学生们共读了500多本书,累计创作了3000多首儿童诗,30多篇诗歌、文章发表在《新教育》《未来作家》等刊物上。她个人撰写教育教学随笔500多万字,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专著《寄一片情给乡土》等。因教学成果丰硕,她获评“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大爱乡村教师”“六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起点。2016年,在学校的支持下,董艳申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新父母分站——萤火虫六安分站,开启了公益课堂模式。她带领义工们线上、线下进行阅读及教育交流,教育服务覆盖了60多个乡镇、10多个县市,惠及8000多名师生。2022年,霍邱县董艳名师工作室成立,提出“成长为了更好地帮助成长”的目标,董艳带领着工作室成员每周写一篇教育叙事,每月共读一本书,以叙事来解读教育,以阅读来提高自己、成全学生。
2022年,董艳当选为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她十分珍惜代表荣誉,时刻牢记代表使命,经常在下班时间和周末深入基层,倾听百姓呼声,并把掌握的情况整理形成建议,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同时,她积极参与代表小组活动,调研美丽乡村建设、学生营养餐配置等工作,提出了关于S325长集至孙岗段项目抓紧开工、关于提高农村村干部待遇等建议。
“当代表就要履行职责,把群众的意愿反映上去。”董艳表示,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一名农村教师代表,她将继续发挥课程育人育德功能,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农村孩子的成长尽力尽心。(记者 黄雪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