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履职在线】一片丹心护碧波——霍邱县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城东湖水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图为霍邱县人大常委会督查组在潘集污水处理厂督查。
城东湖位于霍邱县城东部,淮河右岸。1951年被列为淮河中游四大蓄洪区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淮河湿地保护区。2009年被安徽省环保厅批准划定为霍邱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城东湖是淮河流域银鱼、芡实等重要的水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区,是霍邱城关、孟集等13个乡镇近80万人口直接饮用水水源地,同时还肩负着淮河中下游水体质量保护的重任,是名副其实的淮畔明珠。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东湖水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监测结果显示,湖区一级核心区水质常年在III类,与国家关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一级核心区要达到II类的要求不相符。饮用水质量变差,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应,也引起了人大代表的关注,2018年以来,每年人代会都有较多的涉及城东湖水环境保护的议案和建议。
群众的呼声、代表的建议引起了霍邱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鉴于此,霍邱县人大常委会开启了一段保护城东湖水环境的持续监督之旅。
实施调研 摸清症结的艰苦之旅
说干就干,时不我待。2020年,霍邱县人大常委会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组,对城东湖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调研。调研组受命而动,采取不打招呼、实地摸排、进行暗访等背包式调研方式,历时20多天对环城东湖本县境内的7个乡镇的污染源、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并拍照留存。共排查出影响城东湖水环境的朗德鹅、生猪等养殖场56家,排污口18处,湖内非法圈圩26处,湖内生活的渔民108户等34项具体问题。县内问题搞清了,对于城东湖主要来水河流——汲河的污染问题也要弄清楚,调研组抽调水利、环保、林业等部门专家,沿汲河朔源而上,行程数百公里,历时3天,对沿岸裕安、叶集、金寨污染点进行排查,摸清了固镇羽绒产业及大阴沟黑臭水体等主要污染源6个。整个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成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环湖和汲河调研时,车子进不去的,就沿岸步行,步行行程达150公里以上;为搞清湖内问题,调研组乘坐小艇,深入河汊支渠寻找;到养殖场暗访时,与场主斗智斗勇,查证偷排行为;查找排污口,让当地群众带路进行摸排,最终形成一份长达16页沉甸甸的调研报告及现场调研ppt。
解决问题 推动整改的艰难之旅
调研报告的形成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推动问题的解决。针对调研报告提出的34项整改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实施推动整改“四步曲”。第一步是提交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形成审议意见。在2020年5月6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上听取审议了“城东湖水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观看了现场暗访图片。调研报告反映的问题使政府及相关部门感到强烈震撼,当场表示一定要加强对城东湖保护的工作力度。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向县政府发出审议意见书。第二步是报请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城东湖水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报送县委后,引起高度重视。2020年8月,县委常委会专门听取政府关于该报告办理的安排情况,并要求明确任务、明确责任、限时办理。第三步是通过代表议案形式监督。为进一步推进城东湖水环境保护,使办理工作更加有制度性保障,在2021年召开的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城东湖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议案》,作为本次人代会的一号议案交政府办理。第四步是对县域外本县无法解决的事项,在六安市五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全面加强汲河流域综合治理,切实保护霍邱县城东湖水环境的议案》,请求市人大常委会协调推动裕安区等汲河上游县区污染源的治理工作。
跟踪督办 持之以恒的初心之旅
议案交政府办理后,为确保办理实效,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领衔督办该项议案。2021年5月,督察组实地检查了政府对议案的办理情况。在2022年县十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县政府向人代会报告了议案办理情况。县十八届人大把对议案的办理督办工作继续列入2022年工作要点。
今年10月,县人大常委会督察组再次对议案跟踪督办。政府分管副县长,有主要议案办理职责的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8家县直单位和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在城区主要入湖河道茅桥大沟,督察组看到由于采取了城区污水节流及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等措施,河道内已经没有了黑臭水体,水质比去年有明显的改善;在陈埠排污口,督察组看到了投资数百万元正在施工的污水处理工程,要求县政府加快进度,彻底整改,把污水节流到污水处理厂;在过去多次督查中均没有正常运转的孟集镇污水处理厂,督察组一进厂区就听到了机器的声音,看到了黑臭污水滚滚流入处理池,处理后清水潺潺流出的景象……督查组还对发现的夏店排污口、潘集污水处理厂运转等整改不到位、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整改要求。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督察组要求政府及各办理单位要用心、用情,本着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抓好议案办理。
落地见效 结出果实的欣慰之旅
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2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城东湖周边检查调研,提出整改要求。在县委统筹安排下,县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出台了《关于落实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城东湖水环境保护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对人大调研报告反馈的34个问题,逐一明确住建局、环保局等12个县直部门和7个乡镇的办理责任和办理时限。城东湖水环境保护工作正式拉开大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县政府制定了城东湖环境保护综合规划。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16处非法圈圩拆除,恢复湿地318.93公顷;解除了与民办水产养殖公司的合同,拆除了全部围网设施;实现了108户渔民全部上岸居住,拆除水泥船140条;关停保护区规模养殖场34家,保护区外养殖场全部实施粪污综合治理,实现达标验收排放;近年来县政府融资7.2亿元,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28个,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城东湖周边7个乡镇实施农药化肥使用管控,据大数据统计2022年比2018年化肥使用量减少38%。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推动下,汲河上游主要污染源固镇大阴沟也开始治理,目前已经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处,将在2022年底投入运行,实施清淤护坡工程等。
目前城东湖水质得到初步扭转,在最近几次的国控断面监测中,水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虽然湖泊水体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城东湖一定会重现淮畔明珠的熠熠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