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稻花香两季 粮稳安民心

编辑:方运龙 来源: 浏览次数:57 次 发布时间:2022-10-21 19:01:11 【字体:

金秋时节,稻浪涌动,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醉人的稻香。走进霍邱县扈胡镇和平村再生稻种植示范基地,观摩万亩再生稻开割并进行测产,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一台台收割机、运输车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最高亩产585斤。”经省、市、县水稻专家现场测产验收,该村再生稻种植户韩道启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今年种植的40亩再生稻两季亩产1800斤稳稳当当的”。该村支部书记胡传师告诉记者:“我们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再生稻,每户10亩到200亩不等,8000多亩再生稻长势喜人,目前正在开镰收割。”

  据了解,霍邱县今年种植再生稻80万余亩,可增加粮食产量10万吨以上;仅扈胡镇今年就种植再生稻面积达6万多亩,预计可增收粮食产量9000吨,再生稻已成为该镇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国家级水稻专家彭少兵介绍,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有效的温光资源,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使割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再生蘖苗,进而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又叫水稻“一种两收”。

  作为安徽省粮食生产第一大县,再生稻在霍邱县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但过去是“望天收”,科学种植和管理重视不够。为了切实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保障粮食产量稳定,该县把再生稻加以生产技术规范化,科学指导,把再生稻生产作为抗灾减灾和提高粮食单产的一项重要举措,使再生稻生产得到稳步发展。

  2020年特大洪灾发生后,为了弥补全县粮食绝收减产的损失,保障粮食安全,该县县委、县政府积极部署,邀请水稻栽培专家组实地考察指导,选择中南部乡镇发展再生稻31万亩,2021年发展再生稻60万亩,连续两年获得了丰收。2022年发展再生稻80万亩,分别在宋店、白莲、扈户、河口、众兴集等20个乡镇实施。今年遭遇罕见高温与旱灾叠加气候,该县积极应对干旱,千方百计调配水源,科学安排抗旱资金,头季稻和再生稻获得良好收成。

  “目标产量是全季水稻单产达900公斤以上,头季稻单产达到650-700公斤水平,再生稻单产到200-250公斤水平,今年已如期实现。”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卞锦明告诉记者,该县再生稻取得骄人的成绩,主要以“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为指引,注重统筹质量和效益抓科技强农,统筹研发和应用抓机械强农,补短板促进农民增收。

  在这一方向指引下,该县尝试在生产技术方面开拓创新,为了使再生稻生产避开“寒露风”的不利影响,头季水稻育秧提前至3月中旬开始,4月5日前栽插结束,确保头季稻8月15日前收获。育秧方式以工厂化育秧、旱育秧、小弓棚育秧为主;再生稻适时施用促芽肥,控制好留桩高度等。

  今年,该县整合水稻高产创建和粮食作物高效模式推广项目,统一优选品种、统一标准栽培、统一政策扶持、统一品牌创建、统一订单收购,对再生稻生产主体给予每亩20元补贴。在宋店、白莲、扈胡三个乡镇建立3个万亩示范区、3个核心区。核心区每亩再补贴80元。对购买再生稻专用收割机除国家补贴外,县政府每台再补贴2.9万元。

  “‘霍邱再生稻米’2022年已列入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在我县派出科技特派团共建再生稻工作站,开展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攻关,建立‘霍邱再生稻米’溯源追踪平台。”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种植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维国表示,为霍邱建立“霍邱再生稻米”生产全程质量跟踪监督,科技特派团将服务经济实体6个,帮扶行政村6个,连续服务3年。

  “我们村再生稻米在科技特派团专家的指导下,卖到了5元多一斤,今年我种了480亩再生稻,每斤价格在1.8元左右,现在已被订购的差不多了,市场需求量很大,明年还准备多开发再生稻亩数。”众兴集镇林祠村种粮大户熊永前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头季亩产1400多斤,再生稻能有400多斤左右,这样算下来,一亩田就是1800多斤啊!现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这种省工、省时、效益高的轻简栽培模式收益很大,今年粮食增产增收十拿九稳。”(张正武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徐有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