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我的这十年】种粮大户李士银:继续种好粮 守牢“米袋子”
我叫李士银,家住霍邱县城西湖乡老滩村,祖祖辈辈都是地道的农民。今年我种植小麦1100亩、水稻1560亩,亩产分别达550公斤、450公斤,粮食总产量累计650吨,产值累计170万元,扣除生产成本,纯收入60万元。其实,今年我县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并不理想,入夏以来长期高温干旱对粮食生长极为不利,尽管如此,我家的粮食依旧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980年中学毕业时,农村真的很穷,农业耕种方式落后,农民种地都是靠肩挑背扛。看着父辈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日子,还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在农村做一名种粮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让大伙儿能够吃饱饭。自1996年至今,我连续26年一直发展种植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壮年大都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土地闲置、撂荒。通过多种流转形式,我将零星、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归并整合,集中布局,通过合同租赁农民土地,支付租金,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发挥规模经营优势,购买了8台粮食烘干机、3台无人机等农业机械,这些农机不仅能满足自身需求,还能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同时,我还建设了可容纳300吨粮食的粮仓、日产120吨的大米生产线。今年夏粮生产期间,仅无人机喷药一项,服务面积就超过2000亩。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一名种粮大户,我会继续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雪彦 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