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在工业转型上闯出新路——舒城工业变迁
“十三五”时期,舒城县围绕“大目标、大提升、大项目、大转变”总体思路,以“大项目龙头带动、大产业链条拉动、大平台服务促动”为具体实施战略,突出“金三角”和“绿三角”两大发展布局,以“服务合肥、发展舒城、等高对接、全面融入”为精准定位,以工业园区促进资源集聚,以优势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努力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在应对困难挑战中实现创新驱动新发展。“十四五”期间,舒城县围绕“链上合肥、融入长三角”发展思路,以“立足传统抓提升、围绕合肥抓配套”为主导思想,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为主线,做好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延伸、超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培育、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建链、协同、产融”三篇文章,全力在工业转型上闯出新路,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实现舒城冲刺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坚实支撑。
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平均增长超过1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工业投资由2015年21.5亿元增加到2020年55.3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数量由2015年154家增加到2020年172家。在“十三五”打下的坚实基础上,2021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增长到205家,完成工业产值325.5亿元,累计增长16.2%,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81家、超5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企业3家(精卓、胜利、英力),其中上市企业一家(英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家(英力),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一家(绿沃),实现了“十四五”的开门红。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十三五”以来,舒城县主动围绕合肥主导产业“调”、围绕合肥市场“转”、围绕传统产业“促”、围绕融入经济圈“建”,大力培育“两新”产业,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舒城县将围绕“领跑六安、链上合肥、融入长三角,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长三角主导产业“配套园”、产业转移“承接园”、县经济开发区城关园区重点布局食品加工、童车童床、羽绒羽毛等项目,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杭埠园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十三五”以来,舒城县经济开发区不断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狠抓基础设施配套、优化营商环境,整体规模实力、产业集聚能力、体制机制活力明显提升,成为舒城高质量发展新型示范区。2018年县开发区(一区两园)被列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2019年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结果中,县开发区排名第13位,在2021年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的综合考评中获得第9名。
全力打造产业新城。“十三五”期间,杭埠园区在招商工作中,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密切与华夏幸福基业合作,合作建设杭埠产业新城,引导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十四五”以来,舒城县进一步推动产业新城升级发展,2021年获取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国声谷·舒城声光电产业园的批复,在合肥之外的唯一一家的中国·声谷战略布点,并于2022年在杭埠产业新城成功举办开幕仪式正式启动运营。同时在2022年获得省电子信息(光电显示)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称号。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舒城县不断完善园区路网、管网、电力、通讯、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持续深化“四送一服”专项行动,以招商引资“月30”和项目建设“七个一”调度机制为载体,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县政务服务中心在杭埠设立分中心,入驻12家县直部门,下放审批服务事项202项。2019年,在全省稳增长促转型成效明显地区考评中,舒城县名列前三,这在该县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民营经济发展获得省级表彰。在市级考评中,舒城县工业经济发展名列第一,民营经济发展名列第一,返乡创业工作名列第二,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名列第三,是唯一一个四项考评全部获奖的县区。舒城县连续3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公布为“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2019年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2020年,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十快县”称号。2021年被评为“中国综合投资热力百佳县市”(安徽8个,六安唯一),同时被评为“2021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舒城县获得第57名)。
发展势头强劲向好。“十三五”期间,舒城县陆续招来一批体量大、质量优、前景好的项目,如欧菲光精卓光显,胜利精密、英力电子、刚毅电子、蓉胜超微、绿沃新能源等,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135亿元的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及5G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正在建设中,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到240亿元,将会成该县“十四五”期间第一个百亿元企业;安徽夏星食品有限公司扩建新厂房总投资6亿元的夏星年产20万吨速冻肉制品深加工技改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将会成为“十四五”期间首个产值超10亿元的食品企业。
十年沧海桑田,十年气象万千。
近十年来,舒城县努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劲、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光电显示)、高端装备(新能源)和绿色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全县工业企业数、规模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分别位于全市领先位次。
今年上半年,全县233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5.9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占全市比重15.6%,居全市第2位。新入规工业企业41家,居全市第1位,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居全市第3位,比全市高1.1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29.8亿元,同比增长33.4%,技改投资完成14.82亿元,同比增长13.3%。
“十四五”时期,是舒城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工业发展至关重要。舒城县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合肥都市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为主线,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闯出新路,为实现舒城崛起提供坚实支撑,力争到2025年,把舒城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