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我们的新时代】照日深红暖见鱼
——霍邱县城东湖渔业村见闻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10-10 09:26:47 【字体:

  入夏以来,高温少雨。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不仅给我市的农业生产带来诸多困难,也使得全市的水产养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庆节前,记者一行来到霍邱县城东湖旁的渔业村,对这里的大水面水产养殖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当天,东湖渔业村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吴培松带领10多位渔民正在湖区老渡口附近忙碌着。由于今年持续高温干旱,映入眼帘的城东湖失去了往日的烟波浩渺、气势恢宏,然而稍显廋身的湖面上船只来往、汽艇穿梭,仍然充满着勃勃生机。由于大风天气的原因,我们没有看到渔民往日捕捞的热闹场景,但与他们的交流中,时不时,幸福的笑容流露在他们的脸上。

  城东湖位于淮河右岸、霍邱县城东部,故名城东湖,亦称荣湖,湖泊面积120平方公里。湖区有鱼类40余种,盛产虾蟹、银鱼,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养殖基地之一,具有蓄洪、灌溉、水产养殖等多重效能。1951年治淮工程中,国家将城东湖列为蓄洪区,从1954年至今,多次蓄洪,湖区人民舍小家、保大家,作出巨大牺牲和奉献。

  通过走访和座谈,近年来东湖渔业村的发展给记者一行留下深刻印象:党委、政府的支持,从根本上促进了城东湖的大水面养殖和发展。霍邱县委、县政府为了切实解决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效法农村的土地承包“耕者有其田”的做法,果断从城东湖国有的大水面划出2万多亩专属水面作为东湖渔业村300多户、1287名渔民的“口粮田”,从而使这部分水面有了渔民生产资料属性,也在生产经营中有了股份的价值本真,这样的举措不仅从根本上保证了作为大水面水产养殖主力军渔民们的生活,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了整治城东湖水面的生产和生态环境,霍邱县政府调拨100多万元专项资金,清除50余万平方米纵横交错围网“迷魂阵”;又拿出40多万元经费,清理沿湖周边和湖面垃圾及漂浮物200多吨,为大水面的水产养殖和发展,营造优良的环境。

  踏实作风是融洽干群关系、促进干群同心抓生产的重要引领。霍邱县农业农村局确定专人专管大水面的水产养殖工作,以工作日志的形式,保证有关人员的制度化深入,切实解决大水面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将接触时间、解决问题情况,纳入本人年终工作的绩效考评。村支部书记吴培松在大水面清除垃圾过程中,没有拿任何报酬,在近40度的高温天气里,与渔民们奋战了20多天时间,直至把湖面的垃圾和漂浮物清理干净。

  科学的生产经营机制、透明公平的分配方式,是提高渔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前提。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东湖渔业村养殖户一年纯收入达10万元的家庭不在少数,占户均数量的五分之一。专属水面是当前股份制经营的基本投入,加上渔民户的资金形式的生产投入、劳动力投入,统统纳入年终的分红范畴。即便是外出打工的渔民户,每年也有二万元到三万元不等的固定收入,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渔民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热情、投入信心。

  严格科学的管理是丰产丰收的必要前提。一是以渔民为主体的自主管理;二是县直渔政部门的对口管理;三是在县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于今年初将以往7个合作社经营的水面,在上级主管部门的见证下,承包给本村一个养殖大户经营,从而将无序竞争统筹为专业、专人、专项管理经营2万多亩大水面,村集体经济更是获得总承包金310万元,年底时,所有参加入股的渔业村渔民按照投入的股金分红。

  站在凉风习习的城东湖大堤上,记者询问水产专家贾国伟,面对今年这样的旱情,大水面养殖是否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他告诉记者说:“影响肯定有,但是不大。11月底,将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围网式捕捞,预测将一次性捕捞200多万斤鱼类,产值将达1000多万元。届时,捕捞场面会极其壮观。”(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