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融合赋能促发展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
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非公企业的重要集聚地。近年来,该区牢固树立“抓发展就要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责任意识,聚焦经济发展中心任务,探索丰富“融合式党建”工作路径,持续推动非公党建工作提质增效,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据统计,园区现有单独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224个,联合组建15个(覆盖企业72家);社会组织党组织14个,其中单独组建12个、联合组建2个,实现全覆盖。园区非公组织党员达到1647人。
强化责任落实,“不得不抓”的工作意识更加牢固
工委班子示范抓。该区建立工委班子成员非公党建工作联系点,增强工委和班子成员抓非公党建的工作力度。工委班子成员定点联系非公党组织7个,在日常调研中突出非公党建工作调研,掌握、指导和督促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基层党委牵头抓。为确保非公企业党建扎实有效开展,进一步筑牢基层党组织基础,该区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工作力量,抽调2名专职工作人员进入基层(非公)党委办公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5名、兼职3名,全面负责园区非公党建统筹协调、对接联络、指导推进等工作。
党建指导员深入抓。创新专职党建指导员任务交办管理制度,由基层党委定期交办重点任务、指导站党支部进行分解安排。印发《关于选派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的通知》,从区内选派兼职党建指导员,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并纳入部门年度考核。
涉企部门联合抓。印发《六安开发区加强园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双创两提升”工程的实施办法(试行)》,将党建工作纳入涉企工作评价体系,细化涉企部门职能职责,推动在企业评先评优、行业评级、资金申报、政策兑现、减税降费时事前征求基层党委意见,切实强化抓党建工作合力。
完善工作机制,“要抓能抓”的总体思路更加明确
坚持“一融三合”,明确工作思路。实施“一融三合”工作路径,推动园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与管理层双向融入,工作目标方向高度契合、党工团妇组织紧密联合、工作内容措施充分整合。目前,区内党组织双向融入比率达98%。
坚持“一统六推”,推动规范运行。由工委统一部署推动,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ABC分类管理、党建专业化人才“红领”认证、非公党组织书记“红领津贴”、示范引领提升工程、党建互学互促合作组建设、党务工作“一本通”积分制管理等6项保障措施。
坚持“四个常态”,夯实工作基础。“常态摸排”做到心中有数,2022年以来,摸排企业1580家,退出省非公平台管理43家、新纳入49家。“常态组建”做到覆盖有效,“挖、培、招”结合,壮大党员队伍,扩大组织覆盖。“常态预警”做到指导有据,结合ABC分类管理,实行积分制,按月记录积分、按季预警通报。“常态帮办”做到发展有劲,有效对接“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组建全员帮办队伍,打通助企发展高速通道。
突出示范带动,“真抓实抓”的工作举措更加有效
建强区级党群活动阵地,发挥中心辐射作用。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集宣传展示、教育培训、学习交流、实践服务为一体的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党建工作由单一的党群服务向党群工作、招商引资、助企发展、社会治理、文明创建等多维度、全方位服务提升过渡,增强全区上下创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升级完善示范点矩阵,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在现有23家党建示范点组成的3条非公党建示范带基础上,继续升级和新建9个示范点。同时,建设以联东U谷(六安)智造产业园为中心的示范圈,筹建联东U谷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形成园区非公党建“三带一圈一中心”发展格局。
培育打造党建实训示范基地,着力以强带弱帮扶。充分挖掘园区非公党建优质资源,培育打造一批非公党建工作实训基地,实现以弱带强、提质增效。目前已初步计划培育打造融合式党建、“四岗联创”、党群一体化工作体系建设、党建集中展示厅建设、党员先锋等5个示范基地。
深耕特色亮点,“善抓会抓”的创新实践更加丰富
党建服务内涵更加丰富。紧扣七个方面核心内容,创新打造红映讲坛、红映连心桥、红映驿站、红映平安行、红映志愿服务、红映智多星、红映故事汇等系列服务载体,开展各类服务活动5800余人次,推进党建资源、园区治理、群众需求等实现有机融合,进一步拓展基层党建活动和党员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微品牌”创建思路更加清晰。深入推进“微品牌”和“示范品牌”培育建设,精心摸排确定培育对象16个,从区派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中选派一批通过市级“红领导师”认证的人员,作为非公党建“微品牌”培育对象专项指导员,点对点开展联系指导。
结对共建成效更加明显。坚持和丰富党建互学互促合作组制度,把136个党组织编入14个合作组,每组9-10个党组织,安排2-3个党建较强党组织在各组牵头带动,创新实施轮值组长制度,不定期开展工作交流、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研讨、阶段工作互查互督、集体党课等活动,实现交流帮带、互学互促。(周子寒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