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堰村:万卷田园诗 一幅森林画
炎炎夏日,来到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堰村,一到村口,只见芳草菲菲、绿树成荫,沿着入村林荫大道一路往前,所见之处,道路干净、树木葱郁,令人赏心悦目。
近年来,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堰村大力开展森林村庄建设,积极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主干道亮化工程,通过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大力实施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农村绿化工程,积极动员和组织村民利用村边隙地、房前园地、屋后空地植树增绿,基本形成了以山场片林、庭园带林、农田网林、公路线林为骨架,片、带、网、线、点相结合的生态绿化体系。该村积极培育名贵苗木产业,打造休闲生态园、桂花园、有机板栗园等生态园林景点,积极创建“国家森林乡村”,全村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5700亩,森林覆盖率达95%,荣获“国家级生态村”称号。
七门堰村在森林村庄建设过程中,结合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实施路渠硬化、水塘扩挖、植树绿化、公厕和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管带网等硬件基础建设,兴建农民体育广场、水泥路、公共厕所、水渠硬化等公共设施。该村实施庭院绿化工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在美化家园的同时净化环境。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保护板栗树资源,七门堰村作为全国40个县板栗原产地之一,现拥有百年以上的板栗树600余棵,实行挂牌保护。该村积极保护生态林业资源,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板栗经果林和苗木花卉等林业产业,重点培育了3000亩的有机板栗林基地和1000亩的花卉苗木林基地。该村还建立健全村庄绿化环境卫生管理等长效机制,倡导村民树立绿色文明新风尚,搞好护林营林,积极营造文明、整洁的生态美好环境。
七门堰村因汉代王侯刘信在此修筑与四川都江堰齐名的古水利工程七门堰而得名,近年来,七门堰村结合村情,合理保护利用古堰口历史人文资源,着力推进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在古堰口生态旅游停车场右侧规划兴建一个占地面积占地6亩、建设面积500平方米的水博馆,目前,已经投入约70万元,兴建占地约1亩的水博馆门前广场及“三刘翠风亭”,兴建了广场绿化和亮化工程,水博馆正在规划设计建设,不久将会展现给游客。
如今的七门堰村,呈现眼前的是绿荫如盖、花木葱荣的生态农庄,还有那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及杉树成荫的绿色长廊,美丽如画,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卢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