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霍山县听障女孩汪欣玥的追梦故事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7-27 10:13:13 【字体:

  很快,家住霍山县衡山镇的高考考生汪欣玥就将收到安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对于汪欣玥和家人来说,这份录取通知书着实来之不易。

  据汪欣玥的父亲汪余祥介绍,汪欣玥2003年出生,因先天缺氧,一出生耳朵就不好,长到一岁左右总是笑呵呵的,但是大人说话、拍手她都没什么反应,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听力障碍。这个消息对汪余祥夫妻二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跑遍了六安、合肥以及上海、北京的大医院,得到的回答都是:“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无法治愈,只有依靠助听设备的辅助才能听见声音。”

  说话,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对于小欣玥来说,却是一个十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汪欣玥的母亲谢道琴对此深有感触。当时,小欣玥戴上助听器后,开始慢慢能说话了,但发音总是含糊不清。作为中学老师的谢道琴很清楚,女儿的发音,必须及时纠正,否则就会错过最佳时期。“记不清多少个日夜,我们娘俩在家学习,我把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都翻烂了,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孩子发音。有一年过春节,别人家走亲访友热热闹闹,我们就在家翻词典学说话!”说到这里,谢道琴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不仅是学说话,孩子的求学路也成为一件揪心事。谢道琴说,眼看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送到家门口的几家私立幼儿园,人家不敢收,最后舍近求远终于上了一家公立幼儿园。转眼小欣玥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一般情况下,听障孩子只能去上特教学校,但小欣玥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慢慢好转。夫妻俩一再考虑后,将孩子送进了普通小学就读,就这样,小欣玥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完小学直到高中毕业。

  事实证明,汪余祥夫妻二人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在学校里,小欣玥的语言能力不但没有退化,反而逐渐趋于正常。

  汪欣玥的高中班主任、霍山中学的刘大陆老师说,汪欣玥非常聪明,学习也很刻苦。由于在课堂上汪欣玥无法完整听清老师说话,所以老师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下课后用手机上的“语音转文字”软件,把她不懂的内容在手机上转成文字,给她再看一遍。理科知识算式和符号比较多,“语音转文字”软件就不灵了,汪欣玥只有求助身边的同学,同学们也非常乐意帮她,经常把知识点写成纸条给她看。就这样,在大家的帮助下,汪欣玥成绩始终处于班上中上等。

  “上课完全听清是不可能的,高二的时候我一度很崩溃的,多亏老师和同学们帮我!”汪欣玥说,为了跟上课程进度,从初中到高中,她每天放学后都要看书做题到晚上12点才睡觉。

  汪欣玥从小爱好广泛,书法就是其中之一。初中阶段,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六安接受书法老师指导,高三下学期,又去合肥的书法学校集训了半年。后来,汪欣玥高考书法专业课顺利通过,文化课成绩超过艺术类建档线100多分,当查到录取结果时,全家人悬着的心总算踏实了。

  说起政府的关爱,谢道琴更有说不完的感谢。谢道琴说:“我们四处求医问药,花费很大。后来,听说残联有免费为听障儿童适配助听器并免费开展康复训练项目,我们就去霍山残联申请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手术费、器材费,后期的康复训练费用,除通过医保报销一部分,其他都是残联组织实施的惠残民生工程费用支付的,我们自己基本没有花钱。”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汪欣玥享受的惠残政策,就是各级残联牵头实施的困难残疾人康复民生实事,自2012年实施以来,全市每年约有1500名左右残疾儿童参加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改善了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了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同时也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今年以来,截至6月底,全市已为1665名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完成率190.50%。(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汪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