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去听意见 实打实解难题
——霍山县佛子岭镇推进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攻坚行动掠影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中,霍山县佛子岭镇密切联系实际,对照全省“一改两为五做到”的要求,从6月20日以来,组织开展了以“统筹推进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为主题的攻坚行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融洽干群关系。
面对面,谋发展
“郑书记,从你刚才介绍的总体情况看,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全年只有28万元多一点,别的村可能都达到了280多万元,是我们的上十倍,差距太大了。你们打算怎么干?”
“你问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准备对竹园进行复垦,加强毛竹抚育,扩大阳荷姜种植面积,邀请县农技专家来现场‘把脉’,着力提升茶叶品质。”
……
这一问一答的“答辩”场景你以为是在大学校园里?错了!这是7月5日,在霍山县佛子岭镇高岭村花屋村民组镇村干部“向群众汇报工作”现场会的一幕。提问的是当地村民朱景国,回答的是该村党支部书记郑梦蕾。问得理直气壮、直截了当,答得虽慢条斯理、却丝毫不敢含糊。
高岭村位于佛子岭水库上游,属于典型的库区村、山区村,山高、岭大、路陡,虽然近些年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了水泥路组组通,村民出行基本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但村民的收入来源除了外出打工,只能依靠毛竹、茶叶等传统产业,种类单一、底子单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与村民要求发展的迫切愿望形成了强烈反差。
“在现有条件下,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实压力很大。‘村官’不好当啊!”郑梦蕾坦言。
连日来,镇驻点干部和村“两委”一起顶着日头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到各个村民组,问民情、询民意、集民智,希望有见识的村民也帮忙想点子、支招子、指路子。
“这段时间,太阳这么大,天气这么热,他们依然在户外跑,寻计问策。就凭这种干事的作风,即使短期内发展难以见效,我们也不会怪他们,毕竟先天不足也摆在那里。只要干部和我们真心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相信,发展总会上去的。”村民余玉成说。
心连心,促和谐
在攻坚行动中,该镇除了化解信访积案以外,还重点围绕农村自建房隐患排查、防溺水教育、“双提升”、防范非法集资、防范电信和网络诈骗、移风易俗等工作,通过板凳会、乘凉会等形式,动员镇直机关和村“两委”党员干部下沉到各个村民组和社区,跟群众面对面,宣讲党的最新政策和理论,收集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疾苦。
为切实打好攻坚仗,该镇成立了“一办四组”,建立了工作台账,制定了《行动方案》和责任清单,每周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例会,印发工作提示单,一周一调度,及时了解各组工作进展情况。对行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群众有感的那些烦心事、闹心事,及时研究、及时解决,确保攻坚行动提质增效。
在线下,该镇通过各村(社区)无线广播大喇叭、护林员小喇叭、标语横幅、宣传单等方式,构建起立体式、多角度的宣传氛围。在线上,利用村民组微信群、村党建微信群等新兴交流平台,将相关政策或要求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形式进行推送,扩大受众面,提升知晓度,同时安排专人关注网络平台,对群众的线上提问,也做到及时解疑答惑。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干部多跑腿、多办事,群众少烦恼、少抱怨,用干部的真情真心去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该镇党委书记许华清说。
实打实,转作风
“今年夏天干旱严重,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水,大家现在吃水都是肩挑手提,生活一下子就回到了之前没有自来水的原点状态。”6月30日晚,在佛子岭社区俞家院组,群众一致反映饮用水困难。问题被上报到镇水保站后,该站当即将该组村民饮用水项目纳入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并及时将工程相关实施方案再反馈给村民,征求大家意见。“反馈问题很快,方案也很实用。这种作风很好,也希望他们能一直保持下去。”村民俞荣勋翘起大拇指高兴地说。
截至7月5日,该镇6个村(社区)已召开81个村民组会议,遍访群众1072户,收集群众诉求84条。目前已解决13条,化解信访积案1起。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将群众的诉求需求作为这次攻坚行动的工作导向,让村民自己唱主角,尽力做到‘群众提意见、问题不过夜’,整合村‘两委’、党员、网格员、护林员、乡贤能人等多方力量,形成‘收集—协商—落实—反馈’的治理闭环。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夯实工作作风,让攻坚行动成为优化为民服务的新起点、新开端。”许华清说。(张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