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强链 补链 延链
——我市支持金融“链式发展”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7-07 10:06:32 【字体:

  近年来,六安市财政局推动建立健全类型多样、覆盖城乡、服务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优化金融环境,撬动金融资源更好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强链——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近年来,六安市财政向市融资担保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7亿元,提升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能力。县区财政增加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2.4亿元。截至目前该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达35.77亿元。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实施“4321”新型政银担模式。引入政府、再担保、银行共同分担风险,实施“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截至去年底我市“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业务在保企业8473户,在保余额74.62亿元。同时,加强支持中小企业力度,降低担保费率,减轻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负担。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加大优惠力度,担保费率均降为1%及以下。加大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市融资担保公司自今年4月份开始,对专精特新及科技型企业的担保费率一律降至0.6%;对地方政府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并且有地方经济平台进行反担保的政银担业务,担保费率由1%降至0.6%。

  补链——丰富金融服务方式

  补金融服务短板,成立国资背景的小贷公司。支持全国资背景的市城投公司出资2亿元设立小贷公司,目前已开展了可行性研究,筹措了注册资金,递交了设立申请,待省批准后,依法开展对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经营放贷业务,践行普惠金融理念,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补政府性融资服务短板,及时筹建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分别于2013年、2016年适时组建舒城县金龙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霍山大别山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着力为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增信,保持市场主体活力。补服务中小微企业短板。持续安排资金开展中小微企业续贷过桥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按期还贷、顺利续贷,2021年共为2012家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28.28亿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延链——拓展融资渠道

  建设“政采贷”线上融资平台。积极应用“政采贷”线上融资平台,做好与有关金融服务平台和银行机构连接调试工作,加强沟通对接,与有关金融服务平台和银行机构实现合同数据在线推送,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我市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分行已成功入驻并开展政采贷业务。

  实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着力为农业经营主体寻求手续简洁、利息低廉的贷款渠道,创新拓展“农业保险+涉农信贷”新模式,推动农业保险与金融融合发展,通过农业保险的保单增信功能,为六安市叶集区权林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获得150万元贷款。

  支持企业上市挂牌。通过财政奖补,推进全市优质企业通过上市挂牌直接融资,2021年市发放1300万元奖励资金支持上市挂牌企业44家,积极引导上市挂牌企业通过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融资,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大力推进创业担保贷款。通过财政贴息,大力推进创业担保贷款融资,推动创业就业。2021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亿元,拨付财政贴息资金9457万元,惠及2385户企业及创业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