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雕“奇石” 匠心传技艺
一把锤子、一把凿子,一块粗糙的石头,经过马瑞龙一遍又一遍的打磨,变成了造型各异的工艺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叶集区姚李镇民间石雕艺人马瑞龙几十年如一日和各种石头打交道,这也成就了他民间石雕文化艺术人生的精彩。
20多年前,那些常人眼中的“怪石”大多被运往工地盖房、修路、建桥、垒坝。然而在马瑞龙的眼里,这些石头却如同“宝贝”一般,他将文化创意、民间艺术融入到“奇石”里,经过生产、加工、打磨、雕凿等繁琐的环节,原本粗糙的石头一下便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仲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姚李镇境内312国道旁的“马瑞龙石雕假山、园林、盆景设计基地”,这里绿波涌动、假山耸立,一派生机。年近六旬的马瑞龙正俯身用锤子、凿子雕凿一座假山和喷泉。假山上怪石嶙峋,峰峦突兀,层层叠嶂,喷泉里“泉水”水花四溅,溅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假山上有宝塔、松柏、寺庙、两个小和尚抬着水、山上盘旋公路、农舍等,在鬼斧神工的雕凿下,活灵活现。一件件作品无不展示出生态之美。马瑞龙告诉记者,这些年,他雕凿出的“高山流水”“盘龙卧虎”“叠罗汉”等作品就有数百件,每一件都渗透了他的心血。
马瑞龙年轻的时候曾就职于南京玉园盆景花卉设计公司,学会了假山雕凿、盆景培育大弯成型等技术。因为具有很高的悟性,对艺术又不懈地追求,后被提拔为公司技术指导,42岁那年因病回到家乡。
俗话说:“人有百艺好生存”,回到家乡后的马瑞龙继续“捣鼓”石头石雕艺术,一干就是15年,凭着一技之长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同时传承石雕艺术,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学艺,这些年慕名而来的蚌埠张进、金寨梅山徐纪龙、河南固始许继华、阜南陈彪、霍邱张红、徐延等省内外20余人,在马瑞龙不厌其烦的技艺传授中,学会了如何选择石料、如何雕凿等基本艺术,学成后他们都纷纷回到家乡创业。
“做好一个石雕既要有悟性,又要有灵感。一块粗糙的石头,经过加工、打磨、精雕成型,让其成为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需要漫长的时间去验证。”采访中,马瑞龙阐述了石雕艺术的深奥内涵与哲理。这些年,为了挑选火山岩、灵璧石等合适的石料,他一趟又一趟跋山涉水远赴黄山、灵璧、湖北麻城等地,千辛万苦终换来满载而归。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丽庭院、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提高,民间艺术逐渐走进百姓庭院、装扮美丽的新农村,马瑞龙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个严峻考验。为了紧跟发展潮流,马瑞龙在假山、喷泉、盆景雕凿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通过抖音、快手等“云”平台,将这些作品远销到合肥、上海、河南等地,仅石雕年销售额就达到30多万元。
“下一步我打算把假山盆景基地规模扩大,进一步吸纳群众在这里就业,借农村美丽庭院、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建设发展良机,让石雕文化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庭院。”马瑞龙向记者描绘了一幅未来发展“幸福景”。(程度厚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菊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