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托起“稳稳的幸福”
——金寨县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侧记
“金凤还巢”项目引进优秀人才,就业激励让群众圆家门口创业就业梦,强化职业培训为劳动者添能助力……近年来,金寨县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就业创业重点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开拓创新、精准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在省政府对各县区就业创业考评中,金寨县更是名列C类县第一名。如何让更多优秀人才留在本地就业创业?如何让脱贫人口实现稳固持续就业?针对这些疑问,近日,记者来到金寨县进行实地探访。
精准服务让优秀人才“留下来”
金寨先徽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营手工挂面,公司创办者是现任金寨县青年创业者协会会长的李先徽。从原先一个不足20人的小公司到如今成为拥有五家公司、一家体验店、300余名员工的农副产品企业,一路走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既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当地政府一路大力扶持。
“这些年来,我们企业享受各类政策补贴的同时,政府还在产品销售方面积极提供帮助,县人社局还牵线搭桥,帮助公司产品相继入驻12306掌上高铁、邮储小店、农发易购等平台。就拿今年疫情期间来说,我们工厂还享受了免房租三个月的优惠。”对于这些年来政府一直以来的帮助与支持,李先徽很是感激。
据了解,近年来,金寨县创新启动“金凤还巢”工程,采取“互联网+就业”模式,搭建“金凤还巢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为返乡就业创业人员专门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岗位推荐、创业政策扶持等“一站式”精细化服务。通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组织创业培训等形式帮助创业者,创业率达94.8%。同时,出台“双招双引”若干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对返乡就业创业人员给予购房、租房、社保、就业创业等补贴,帮助优秀人才“留下来”“干成事”。
政策激励让脱贫人口“稳下来”
家住金寨县全军乡何家湾村的高洋目前就职于先徽公司行政部门,从事电商店铺运营工作。早年间,因父母患病,高洋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脱贫。从2018年开始,他进入先徽公司上班,目前一年的收入大约有七八万元。
“以前,我在外地打工,父母年纪大,又有慢性病,我时常因为不能好好照顾他们感到愧疚。现在,我回到金寨上班,公司包食宿,一方面经济上节省了开支,另一方面,也方便照顾父母,就觉得安心多了。”说起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高洋觉得十分满意。
像高洋这样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的人不在少数。近年来,金寨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抓好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工作。“这些年,我们县里大力实施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吸纳就业和脱贫劳动者主动就业的积极性,发放各类补贴35022人、7565.92万元。另外,围绕脱贫劳动者就业需求,我们还组织实施了各类线上线下精准对接招聘会100多场,积极为各类脱贫劳动者、用人单位提供人性化、精细化服务。”金寨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江崇介绍说。
强化培训让求职群众“强起来”
5月19日上午,金寨技师学院的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学员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跟着台上的老师学习育婴知识,不少学员还拿出手机拍下操作过程。据金寨技师学院培训实训中心主任金虎介绍,近年来,学校针对“六类人员”常态化开展包括育婴员、家政服务业、保育员、保健调理师、直播销售员等工种的免费技能培训。
“我们共开展培训41期,培训学员950人次,已经结业的有700多人。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培训,让这类人群能够掌握一门技术,帮助他们走上自我就业、自我创业或者发展产业的道路。”金虎口中的“六类人员”,指的是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户、独居老人户和无劳动能力户等6类贫困边缘人群。
据了解,近年来,金寨技师学院统筹开发并利用全县职业培训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打破了条块分割,对接地方产业,优化专业设置,将全县职业培训项目统一集中实施,形成以职业学校为主平台、其他机构为补充的职业培训新格局,形成了一个围绕就业、创业和发展产业的培训体系,确保“群众得技能、部门得绩效、社会得人才、学校得发展”四位一体的培训目标,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幸福金寨的能力。
“金寨县就业创业工作取得好成绩,是我市人社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市人社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社厅的指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各项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就业创业工作也连续五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下一步,全市人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将持续强化责任意识、保持奋进姿态、锻造实干作风、坚守底线思维,争先进位,为老区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贡献人社力量!”市人社局副局长张道军说。(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汪娟 桑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