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但家庙镇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近年来,但家庙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通过强队伍聚人才、强要素促保障、强监督谋发展三项举措,强化人才、要素、监督机制建设,让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强队伍、聚人才,“桥头堡”进一步筑牢。该镇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打破行业、身份和地域限制,注重将“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高学历人才选拔进“两委”班子,实现了学历和年龄“一升一降”,村级班子带富能力整体优化。同时,根据各村实际帮扶需求等各方面情况,通过县级对口帮扶,在红色村观音岩村、脱贫村胡大桥村下派第八批乡村振兴选派干部工作队,做到对症下药,优势互补。各村通过村“两委”换届选出村党总支部委员27名,其中女性11名,35岁及以下10名,大专及以上学历20名;村委会委员27名,其中女性10名,35岁及以下16名,大专及以上学历23名。村党总支部委员兼任村委会委员的17名,其中女性5名,35岁及以下的8名,大专及以上学历14名。
强要素、促保障,“组合拳”进一步打牢。该镇以村为单位,在“三资核查”的基础上,全面摸清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村集体投资形成的建筑物、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资产以及政策产业扶持、项目建设和有关单位、个人无偿资助形成的资产等,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各村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的实际出发,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全面推广“村社合一”模式,因村施策制定“一村一品”,形成《但家庙镇“十四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在了解各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目标任务、发展思路、保障措施,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渠道。同时结合本镇地域特色和主导产业,创新制定了“3个1000亩以上产业项目三年发展规划”,即林下油料等作物种植千亩、蔬菜菊花种植基地千亩、稻虾养殖基地千亩,形成多元产业遍地开花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切实做到“手中有方”。2021年,全镇5个村通过不同类型的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94.8万元,村均收入达39万元。
强监督、谋发展,“风向标”进一步树牢。该镇不断规范和完善集体经济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纪委、党建、农经和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联动的监督检查体系,每年对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专业学习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充分发挥“探头”和“前哨”作用,并通过日常监督、交叉监督和专项监督等工作机制,实现监督全覆盖。严格执行“村财镇管”制,村级集体的所有票据必须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初审签字、村书记主任二次审核后提交乡镇驻村点长审核、分管领导最终审核签字后,才能报账列支,全程在乡镇代理中心即“三资管理中心”的审核监督下进行。对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等专项资金严格监督管理,专款专用,切实履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布管理、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刘伟 陈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