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三方合力,“霍山黄芽”度“寒潮”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231 次 发布时间:2022-05-05 08:35:03 【字体:

  时近暮春,正是霍山黄芽上市的黄金时节。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黄芽茶开茶节由实地改为网络云,霍山县茶区各乡镇政府负责人纷纷在网络亮相,为黄芽代言,推动新茶销售。

  霍山县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的美誉。全县茶园面积20.64万亩,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300多家,2021年茶叶产量10910吨,一产产值10.28亿元,为霍山县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受天气和疫情双重打压,今春茶业迎来罕见“寒潮”:市场低迷、产销链受阻、经营主体资金紧张、库存积压大、采摘成本上涨、价格下滑、茶农收入降低,茶业发展形势严峻。面对困难,霍山县政府、企业、茶农三方合力,多措并举,以求最大程度减损增收。

  统筹协调,政府当好“引路人”

  春风紧,茶叶急,解决黄芽企业用工难是当务之急。大化坪镇一方面积极调剂外畈区等非产茶乡镇农民赴核心产茶区支援,另一方面先后从非疫区招募外地茶工两批次共101人,由各茶企按需购买服务。茶工从高速一下道口,随行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核酸检测与抗原检测,全程专人负责,茶园、宿舍两点一线闭环管理。同时,在采茶最紧张的“明后雨前”,该镇还号召党员干部志愿者在工作之余赶赴一线义务采茶。

  “多亏了镇里的大力支持,从招募的外地茶工里分配给我们企业30人,虽然不及往年所需茶工的一半人数,但至少帮我们挽回了近70万元的损失。政府帮我们过了用工关,企业才能继续坚持做下去,也间接帮广大茶农解决了鲜叶销售难题,这可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暖心事!”霍山谷雨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华静感激地说。

  茶季一到,霍山县各部门齐心协力,开通“绿色通道”,解决用工短缺问题。对疫情防控好的地区,点对点包车接送采茶工,降低疫情防控风险。相关部门主动对接用工大户,协助发布招工信息,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期间三产服务业短期闲置人力资源,积极招募县内采茶工,开启员工“共享”模式,探索出“互助共享”的用工机制,全力破解“用工荒”。

  为解决物流不畅问题,政府加强区域间协调,主动对接网络销售平台、快递运输企业,强化运输管理,优化运输服务保障,助力茶商根据商品送达目的地,选择合适快递公司或开辟绿色通道组织车辆送货,降低因疫情防控政策、物流不畅带来的销售难问题。

  为加大助销力度,解决销售难关,该县提前“造势”,公告黄芽茶文化节活动,开启活动宣传网络营销,积累人气,增加霍山黄芽网络“曝光率”,增强茶商信心,稳定销售预期。

  为解决茶企资金周转难题,该县用活金融政策,积极帮扶生产经营主体,确保金融支撑不断档。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茶叶贷”“茶叶保”“茶叶担”等金融产品供给,提供中长期贷款等金融支持。协调多方资源,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牵线搭台,协会当好“联络人”

  “大家放心,你们摘多少,我们就收多少,只要按公司标准采摘的,收茶不限量!”在诸佛庵镇小干涧村的鲜茶收购点,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爽快地对前来卖茶的茶农们说。

  家住诸佛庵镇小干涧村大坪地组的茶农吴永秀,家有茶园十余亩,该地距盛产六安瓜片核心区金寨县齐云村不到一公里,所产茶叶与核心产区齐云村茶叶有着相同的品质。在霍山县茶产业协会的联络下,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诸佛庵镇小干涧村大坪地组增设了鲜叶收购点,为统一采摘标准,公司向茶农发放采摘识别挂牌,从而保证了品质。现在吴永秀家的茶叶全部销售给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茶叶的收入达到六七万元,比往年增加了近一倍。

  为切实保护广大茶农利益,保障茶农减产不减收,霍山茶产业协会鼓励霍山黄茶集团、汉唐清茗、缘圆缘等龙头企业在疫情期多收鲜叶、多加工茶叶、多存储茶叶,稳定鲜叶收购价格,维护茶农利益。建立茶叶产品追溯系统,确保品牌声誉。抵制假冒茶,实现全流程监管,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为解决茶区用工荒,霍山县茶协大力发挥联络作用,引导茶企、合作社、大户联合招工,提高采茶工到位率。同时充分依托亲朋好友等关系网,采取以老带新、以亲帮工、村场结对等方式,全力发掘本地采茶工资源。

  “直播间的家人们好!今天我要推荐的这款产品,采摘于核心区茶园,选用老茶树鲜叶,明前头采,手工炒制,正宗的三闷三烘传统闷黄技艺……”在大化坪镇茶叶文化馆内的乡村振兴直播间,该镇经济发展办负责人方雯婕正和直播间的粉丝们热情互动。

  为推动黄芽销售,霍山县茶协提前谋划,挖掘市场潜力,借助大数据技术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明确重点推广区域,待疫情结束后,组织茶企前往淮南、合肥等霍山黄芽主销区,举办茶叶展销会,推销存量茶叶。

  与此同时,协会还号召广大茶企扩大夏秋茶生产规模,引导茶农多采夏秋茶。推广机械化采摘夏秋茶,降低劳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自我调整,茶企当好“主力军”

  在“黄芽之乡”大化坪镇云雾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茶叶生产车间,机器隆隆,茶香袭人。霍山县非遗项目霍山黄小茶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程先琼和丈夫刘劲堂紧张地盯着新一批的黄小茶品质。

  霍山黄茶品种多样,比较被市场认可的有霍山黄芽、黄小茶和黄大茶三个品系。云雾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传统霍山黄小茶制作技艺基础上,经过多年实验,总结出“五闷五烘”的生产加工工艺,所产茶是霍山黄茶中的珍品。

  “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对我们黄芽品类的生产极为不利。我们企业主动进行茶叶品类结构调整,缩减不耐储存的黄芽产量,增加储存期更长的优质黄小茶和黄大茶产量。去年我们生产黄芽4000公斤,今年缩减为3000公斤;去年黄小茶2800公斤、黄大茶1500公斤,今年各增加为4000公斤和2500公斤,尽一切可能减少今年春茶损失。”刘劲堂说。

  在天气和疫情的冲击下,霍山县各大茶企自发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品供给形式,开发烘青、红茶、黄小茶、精品黄大茶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

  各大茶企一方面与茶农建立股权式、分红式、契约式等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和互利共赢格局,助力茶农稳定增收。另一方面坚持固本挖潜,不断拓展销售渠道,进行全渠道营销。在加强与老客户群体沟通的同时,积极布局社交零售网,为渠道销售引流,提高整体销售量,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确保茶叶采得下来、卖得出去。

  缘圆缘工贸有限公司是磨子潭镇胡家河村的茶叶龙头企业,公司牵头成立的徽之元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提升了产品质量,打响了品牌,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合作共赢。

  “镇村统筹项目资金帮助我们茶企在生态茶园修建观光凉亭和休闲步道,公司正在打造徽元茶·斛综合园,准备建立加工厂+茶·斛体验馆+文旅体验园的田园综合体,延伸黄芽茶叶的产业链条,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全村百姓一起增收致富。”缘圆缘工贸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程千俊介绍说。(陈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