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桃岭乡:推行“三长制”守护“绿水青山”
近年来,金寨县桃岭乡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指导,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多措并举、多元参与,“三长制”落地生根,初见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桃岭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河长制”治出河畅水清。按照党建引领、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乡党委书记任乡级总河长,3名分管领导任乡级河长,梅山湖沿岸的8名村党支部书记任村级河长,设立河道管护员32名,水库管护员2名,形成责任分工明确的河道管护格局。坚持目标导向,加强水污染防治,累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9处,改厕4300余户;加强水环境治理,对库区水域持续进行地毯式巡查,打击非法采砂,彻底清除销毁张网、刺网、地笼网等生态“顽疾”,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强化宣传引导,建立群众参与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和监督,联合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村村响、宣传册、标语横幅,宣传活动成效,浓厚活动氛围,不断增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营造健康向上的河湖生态环境。
“林长制”护出林绿山青。近年来,桃岭乡以“林长制”为抓手,在“护绿”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发展”引擎。将19名乡级林长、16名村级林长和104名生态护林员,划定责任区,分片包干,以“乡+村+护林员”的网格化体系,助力精准“护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优化林业空间布局,鼓励群众利用“四旁”、林中空地、滩涂地等,重点栽植油桐、油茶、杜仲、山核桃等高效经济林树种,增加林农收入;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茯苓、天麻、灵芝等食(药)用菌4000亩;推进林权交易、林权抵押,推动百花、秦湾4000亩村级林场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年增收20万元;开发绿色旅游,利用好乡内悬剑山、茶叶基地等“绿色”资源,微开发,轻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双赢。
“田长制”守出地沃田肥。撑起“保护伞”,守好脚下田。近年来,桃岭乡坚持上下“一盘棋”,构建“三员”联农户机制,大力推进“田长制”,以乡、村、组为单位,由村“两委”干部、组长担任“协管员”,建立三级网格化管护体系,责任到人、监管到户,实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抽调“执法员”组成的巡查队伍,建立巡逻巡查制度,实现耕地保护全覆盖、零死角、无遗漏,全面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由乡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技术员担任“农技员”,做好抛荒地管理,为群众提供种植技术服务,指导灾后防疫工作,有效降低汛情对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全面实施“两个替代”提升行动,仅2022年第一季度落实有机肥886吨、完成粘虫板7万片、诱捕器1000套、推广除草机60台,不断增强农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共同唱好耕地保护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