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黄莲”分外娇
正值“苏家埠大捷”90周年之际,2022年4月4日,一场新的“战役”在苏家埠这块曾经闻名中外战争史的红色土地猝然打响,由“管控”到“封控”,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裕安区苏埠镇渐次成为新冠病毒肆虐的“重灾区”。值此危急之时,黄莲村干群及派驻工作人员协力同心,根据市、区、镇指示,积极开展防控,共筑抗疫长城。
砥柱中流——他们肩上有责
砥柱中流彰本色,危难时刻显担当。面对疫情肆虐,村干部们责无旁贷站了出来,市、区工作人员义无反顾逆行而来,他们舍家别亲,只为护佑一方平安。
黄莲村有8个村民大组,4000多人口,面积3.2平方公里,人数多、分布广,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陆清、胡来义等7名村两委干部在事发突然、人手紧缺的情况下,身先士卒,周密部署,扎实开展网格区域现场疫情排查,详细了解群众身体健康情况和居家生活情况,给困难群众送去急需的生活物资,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尤其是在4月8日至9日,防疫进入最严峻的关键期,村干部一连两昼夜不眠不休,逐户排查,确保对推送的密接人员应接尽接,有效地阻断了病毒的传播,为后期无感染新增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次抗疫,区民政局共选派了10名党员分别驻守黄莲、八里、横排头三个村,他们按照区委组织部和苏埠镇统一安排,克服困难,不虑安危,与镇村工作人员并肩战斗。他们全天候值班值守,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登记进出人员、车辆信息,解决居民临时困难等,无一人退缩,无一人喊累,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入党时的誓言,彰显了民政人爱民勤政的良好形象。
志愿奉献——他们身后有家
“年逾七旬,虽伤不退”。彭宜权,今年76岁,是苏埠镇的一名村民,由于当前疫情严重,村里工作人员人手严重不足,他虽愈七旬,仍挺身而出,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承担起道口值守的任务。别看他年龄大,责任心真是没得说,每天早起晚归,轮岗值守从不误时,值守之余还到村里协助做好入户核酸检测、防疫物资分发等。前几天给五保户送菜时不慎摔到了右腿,走起路来一跛一拐,很是痛苦,大家劝他休息,他只是笑笑摆摆手,转身又投入了抗疫工作。
“红色家庭,抗疫堡垒”。张朝富,老红军的后代,27年党龄的他是原新集能源有限公司退休干部。疫情甫始,他便积极报名参加了志愿者队伍,担起值守黄莲村“东大门”——s329道口的重任,登记车辆,劝返群众,尽职尽责,一丝不苟。他的家属李萍则像战争年代时的“革命堡垒户”一样担当起后勤保障重任,尽所能为区派驻工作人员提供各类方便,满满的一碗农家饭让因忙碌而错过饭时的同志们重蓄力量,及时的一罐姜糖水更让女同志倍感温暖。“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担当,我的爷爷当年是为了建立新中国投身革命,我现在是为了守卫我们的家园尽自己的心力。”张朝富说。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刘成林,黄莲村普通群众,不爱多话的他总是做得很多,一个班值守完,他接着又赶去别的岗点帮忙,联系捐助,转运物资,每天都忙碌到很晚才能回家休息。“我的孩子在上海,那里疫情也很紧张,每天也是多亏了那里的志愿者帮忙解决生活问题,国家危难,人人有责,在这种时候我站出来分所应当,义不容辞。”刘成林说。
还有临危受命的张世江、义务宣传员袁兴森……一个个平凡的身影,一项项默默的付出,黄莲村近80名志愿者,在疫情肆虐时挺身而出,用无怨无悔的行动在这场战疫中树起了自己人生的“丰碑”。
捐资献物——他们心中有爱
“涓涓如流,汇聚成海”。抗击新冠肺炎不能是“单兵作战”,需要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协力奋战。六安欧思雅服饰有限公司、六安澜贝妮纺织品公司、安徽省华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晨龙科技等企业,黄莲寺、六安市多宝庵众居士以及在校大学生汪魏、张明珠,在外务工的残疾人潘声仓等个人,一双双温暖的手,一颗颗炽热的心,让爱的力量在这里汇聚。当前黄莲村已接受社会各界捐助计口罩1.2万个、医用隔离服500套,以及酒精、方便面、矿泉水、蔬菜等抗疫物资,现金79700元,疫情防控工作得到有力支持。
初心就是使命,使命就是担当。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黄莲村干群及驻村工作人员积极行动、敢于担当,坚守“战疫”最前沿,至4月21日,除初期送外隔离的村民外,全村无一例感染情况出现,恰如一支黄莲,傲日沐雨,殊显娇丽。(侯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