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保“粮”两不误
眼下正值夏粮春管、春季备耕生产的重要时期,以农业为主的金安区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各乡镇主动跟进形势变化,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产, 抗“疫”保“粮”两不误。
飞机跃起灭赤霉
4月14日,雨过天睛。金安区翁墩乡万亩麦田青绿婉约,生机无限。上午9时许,两架植保多旋翼无人机低空飞越汪墩村千亩麦田上空,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散开,精准地喷洒在麦田上。操纵这两台无人机的机手是六安市慧联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职工桑茂林,他头戴面罩,向着防护服,全副武装站在田埂上,紧盯着无人机飞行航向,无人机所到之处,白雾翻飞,田禾起伏,绿浪滔滔……
翁墩乡2万亩小麦,70%由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大且田块相对集中,“飞防”容易开展,村民自种的约1500亩小麦,面积小又分散,“飞防”相对难度大。四清桥村汪志家种植16亩小麦,分散在3处,不连片。由于疫情防控,物流运输受阻,药剂购买、田间施药难以保证及时。他联系翁墩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明全帮忙,4月12日,秦明全派出一架无人机,仅用半小时就完成首次防治作业。秦明全介绍,该公司15台无人机自4月10日起,在区农业部门统一调配下,在金安小麦种植区作业,“两人一机”、“两机一控”,单机每天作业量300亩。
金安区亿腾飞防作业服务队紧急调配18台飞防植保机,赴横塘岗、东河口等5个乡镇开展社会化服务,5天完成4000亩作业量。
金安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郑仁军介绍,金安区今年小麦种植面积20万亩,当前普遍进入抽穗期,也是小麦赤霉病暴发性期,为防好小麦赤霉病,打赢夏粮丰收,该区农业部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夏粮病虫害防治,动员农技人员、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开展赤霉病防控,政府投入资金96万元采购药剂,全部配送到小麦种植区,并统一调配植保机械185台(套),20多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防治效果,确保赤霉病防治处置率100%,实际病粒率低于3%。25日前将全部完成20万亩两次小麦赤霉病防治任务。
一犁新雨破春耕
农谚说,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4月14日,横塘岗乡黄墩村出入村境的村口都架顶红蓬子,每个红蓬子下站着两位老农把守卡点,查验入村的车辆,核查进村人员身份,并一一登记在册。静态管理下的村庄鲜见人踪。一辆满载秧苗的小货车从庙湾山岗上开下来,一路向东,驶往黄粮畈水稻种植区。
黄粮畈粮食种植公司育秧基地,6个育秧大棚培育的秧苗健壮到了移栽阶段。育秧基地负责人张兆明介绍,往年基地在插秧苗季节,每天至少有6人起盘、打捆、装车,今年工人缩减一半,秧苗转运车也只动用一台,田间作业的插秧机也只有两台。黄墩村柳抱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安排1000亩早稻种植面积,农谚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两台插秧机一天只能插60亩,不能动用更多人手上工。面对疫情,农时绝不能误,工人们只有起早摸黑地作业,抢在谷雨前栽插结束。
张店镇金冲村孙成运是村3位旋耕机手之一,连日来,他“孤独”地驾驶旋耕机,一人一机在田间翻耕整地,周边没有人迹。孙成运说,清明过后,气温逐渐上升,往年这时候农户都在抢抓有利天气,翻耕农田,培育秧苗,准备春播插秧,但今年情况特殊,眼看中稻播种季就要就到了,大片田地首轮旋耕还没有做,眼看中稻播种季就要就到了,乡亲急得抓耳挠腮。“我除自己家180亩地要翻耕旋耕外,又接下了村里50多户2000多亩田地的旋耕‘订单’,为不误农时。我加班加点,每天在田间作业时长12个小时,一日三餐都是家人送到田头。”孙成运说。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16日下午,市政府发布六安本轮疫情已进入见顶期,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10天的金安区缘梦圆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纯金,17日转战农业生产第一线。
张店镇左大桥村有4000亩耕地,虽然九成以上的田地已旋耕平整完毕,农资在春节后已备齐,但受疫情惊扰,春耕春种的节奏划上了休止符。4月13日的一场中雨,有效补充了土壤墒情。“把田犁耙好,放水浸一浸,泥土松软,秧苗长更好。”李纯金一块田一块田察看,田里缺少涵养水,他指定一人去堵田缺放水入田;旧茬未旋耕,他调机械,单机去犁耙整平……“春不种,秋无收,农时不等人啊!”李纯金叹道。17日,缘梦圆农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育秧工厂启动,一人负责一座温棚。20万张秧盘,承载能力15000亩,已收到8000余亩订单,13台插秧机也在合作社内全面检修。
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丁德武介绍,该区优选10家农资代理商代采购200万公种子,化肥3万吨,农药(含除草剂)400吨,代理商承诺将低于市场5%价格供给粮农。
果园生产“保持距离”
4月16日,横塘岗乡银叶红毛桃种植专业合作社1800多亩急需病虫害防治,受疫情影响,合作社负责人卢承勇心急如焚,每天进桃园察看,祈求无虫害侵入;300多亩毛桃、黄桃急需套袋,跨省、市的淮北、江苏专业人员无法进驻,他夫妻两人做好防护,一个幼果一个幼果套上纸袋,进展极其缓慢。
金安区是我省近年崛起的水果重要生产区,仅桃园种植面积高达13万亩,年产值10亿元,10万桃农受益。4月,是桃园除草、绿色防控、疏果、套袋等重要生产节点,未想到与“新冠”撞个满怀,桃农们无奈地一边抗疫,一边生产。
孙岗镇创新合作社在何大楼村承包300亩桃园,分散在5保山岗上,按照市、区防疫要求,他每天只安排2-3名工人进园,一人包揽一个山岗桃林的疏果、除草、绿色防控。一台已弃用多年的打药机械,维修后也派上了用场。
安徽欣沃生态园艺有限公司集优质果树示范栽培与管理、果品生产储存、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示范园区,该园在保证群众健康的条件下,闭环管理,所有职工吃住在公司,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戴口罩错时开展果树管护,把疫情对果园生产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