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关爱帮扶”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506 次 发布时间:2022-04-12 11:38:00 【字体:

  近日,六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最新通知,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配合市城区静态管理,自即日起,六安市城区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的超市门店、农贸市场全部实行线上订购无接触配送模式,不得线下零售。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怎么办?家有婴儿的宝妈怎么办?重疾病患者紧急就医怎么办?疫情之下,如何确保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街道社区交出了高分答卷。

  “需要做透析,别担心,我们上门服务”

  “您好!请问是健康苑社区吗?我是健康苑小区的居民,我老伴需要做透析,我年纪大了推不动轮椅……”4月11日一早,金安区中市街道健康苑社区工作人员便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他在安慰老人不要着急的同时,问清了老人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住址。

  原来,这位陆奶奶是金安区中市街道健康苑社区辖区健康苑小区居民,老伴韦爷爷因肾衰竭需做透析,平时都是儿子帮忙,因为疫情,儿子也被隔离在家,这才打电话向街道求助。工作人员向领导汇报了情况后,将其记录在册,并详细了解了韦爷爷做透析的时间,表示将会上门接送老人家去往医院做透析。

  当天上午11时30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如约敲响了韦爷爷的家门,当时韦爷爷和陆奶奶正在吃饭,他们极力邀请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和他们一起吃,陆奶奶一边抹眼泪,一边打开了话匣子:“我知道你们都非常辛苦,特别不好意思麻烦你们,我儿子也被隔离在家出不来,我自己年纪大了,轮椅我一个人实在是推不动,不得已才麻烦你们,等回头你们来我家吃饭,我烧好吃的给你们吃。”

  工作人员刘博连连摆手,边推轮椅边说:“不用麻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自己在家做好防护,缺什么物资我们给你们送上门,爷爷需要透析,您给我们打电话,约好时间我们来接,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跟我们说,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你们。”工作人员一边跟陆奶奶交流,一边将韦爷爷扶上了轮椅,做完透析后,又把两位老人安全送回了家。

  “宝妈请放心,您的宝宝我们来宠”

  “记录宝宝被志愿者宠爱的幸福,我们都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4月10日下午16时许,网友“小飞侠”在拿到宝宝的尿不湿后,迅速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为志愿者点赞的信息。

  “小飞侠”是金安区望城街道南屏苑社区龙湖天地小区的业主,也是一位二胎宝妈,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疫情发生后,丈夫经常外出执勤,她独自带着两个宝宝居家生活,发现二宝尿不湿短缺,考虑到疫情期间购物不便,她赶紧从线上购买了几包,想着给二宝囤点“屁粮”以备不时之需。东西到了,可是怎么腾出手去拿呢?正当“小飞侠”一筹莫展时,一位志愿者打来了电话:“请问是程女士吗?这几包尿不湿是你的吧?你是不是不方便下来拿,我们来给您送过去。”

  “那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正愁着怎么下去拿呢。”挂断电话,10来分钟左右,志愿者便把东西送到了程女士手中。

  记者在龙湖天地小区采访时了解到,该小区居民刘俊是一名社工,在他的组织下,该小区成立了一支由20多名业主自发参与的志愿者队伍,主要负责小区业主的生活必需品代买配送工作。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宝妈、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则提前进行了摸排,采取送上门的方式,将关爱送到了业主家门口。“我们都住在一个小区,都是邻里,特殊时期相互帮忙不是应该的吗。”刘俊告诉记者,如果人人都有社会责任心,人人都献一份爱心,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我们来帮您”

  疫情无情人有情,许多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比平时更需要关心与帮助。为保障老人在疫情防控期间生活物资充足,身体健康安全,裕安区鼓楼街道小东街社区在做好静态管理的同时不忘关注特殊群体的居家生活需求,让他们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家里的米不多了,蔬菜也快吃完了,我和老伴都用不好手机去订购……”4月10日上午,社区工作人员接到辖区星汇苑小区八旬老人陆联合的求助电话,反映现在和老伴在家,子女都不在身边,自己和老伴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家里的生活物资所剩不多了,希望社区给予帮助,帮忙购买。

  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米伟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党员志愿者上门询问老人的生活物资需求,按照老人列出的清单为老人跑腿采购所缺生活物资,在递交物资给老人前做好消杀,并向老人宣传疫情防护知识,送去口罩、84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告诉老人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叮嘱老人保重身体,有需要随时打电话。“真没有想到一个电话,你们就把东西送上门了,这下我就安心了。”陆大爷高兴地说。

  据悉,裕安区鼓楼街道小东街社区的小区,还创新在小区内落实“两静两动”防控法,即请您“静下来”静陪家人,我们“动起来”动腿服务,为居民生活提供保障,保障社区居民安心居家无忧。

  “缺药了,没关系,就来找我们”

  家住六安开发区花园小区的余大妈今年65岁,独自带小孙女住在小区。4月8日,她突然焦急的反应:“现在小区都封了,我家孙女的抗过敏药用完了,怎么办?”六安开发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王敏安慰余大妈:“大妈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把药续上的,现在就要吗?”余大妈说:“今晚需要。”“好的,我们把手头紧急事处理好,下午帮你买”。当天下午,王敏特意嘱咐志愿者骑车找一找还在营业的药房,在几经找寻后,终于买到了余大妈需要的药物,同时将药房的联系电话留给了余大妈,方便她随时要、随时拨打电话购买。余奶奶感激地说:“真是太谢谢了,有药了,我就不担心了。”

  同样令人感动的,还有4月9日一早,一位老同志要外出打狂犬疫苗,思考片刻后,在不违反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王敏与社区医院沟通及时并为老同志接种了疫苗,并按照购菜清单,把老同志家里的菜顺便买齐。老人不停念叨着:“谢谢,谢谢,实在太谢谢了。”

  花园小区是六安开发区建设较早的小区之一,小区人员结构主要是老人和学生,考虑到不少老年人不会用手机线上购买蔬菜、药品等实际情况,该小区包保单位组织动员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做好老年人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据了解,目前,该小区已完成对业主的全面摸排,逐户登记,重点掌握小区老人具体住址、身体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特别是对不会线上购物、腿脚不便、病残老人进行重点登记关注;联合物业发动志愿者,重点登记老人必需的食物、药品,帮助购买、运送。此外,做好了应急准备,居民小毛病联系社区服务站上门服务;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帮助买药。

  链接:

  我市加强疫情期间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

  为进一步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全市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和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日前,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特殊困难服务对象疫情期间生活保障“有所求、有所应、有所解”。

  《通知》要求,要精准掌握困难群众生活状况。依托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等信息平台,通过县(区)、乡镇(街道)联动工作机制,切实摸清辖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困境儿童、精神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生活状况,重点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老年人、受疫情影响在家隔离的特殊群体、家人被隔离收治而无人照料的老年人、暂时无人照料的留守(空巢)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科学评估风险等级,明确分类帮扶措施,建立关爱服务台账,确保将全部特殊困难群体纳入关爱服务范围。

  为严格落实各类社会救助政策,民政部门将加强与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办理民政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金发放手续,确保保障金及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加强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信息互联互通,结合前期低收入家庭摸排工作,对因疫情影响导致失业或家庭收入降低的救助对象,及时调整救助政策。

  《通知》指出,对受疫情影响,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员,可通过提供基本生活用品、发放临时救助金等措施先行实施救助,事后补办手续;对存在重大生活困难符合社会救助政策的对象,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受疫情影响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外来流动人口,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由急难发生地县(区)民政部门或乡镇(街道)直接实施救助。

  《通知》明确,要优化审核确认程序。开通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救助申请办理绿色通道,实时受理、快速审核、及时反馈。对疫情防控期间新申请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事项的对象,可适当简化优化审核确认程序。积极推行救助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通过皖事通“皖救一点通”、微信公众号等救助渠道,快速及时开展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事项线上申请、受理、审核确认工作,进一步减少人员接触,提高办理时效。(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黄雪彦 张世巧 康家佳 齐盈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