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镇马河村:突出党建引领,筑牢防控“疫”线
4月4日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六安这个小城蔓延开来,全市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夙夜奋战在抗疫一线。
在裕安区新安镇马河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紧紧团结在村党支部周围,奉献微力,筑牢疫情防控钢铁屏障,在疫情面前义无反顾,向险而行。
逆行疫线的“夫妻档”
有一种牵挂,是握紧拳头忍泪凝视。有一种相守,是危难面前共同出阵。
“孩子您看紧些,哄着早点去睡。今天晚上就不回家了,还要连夜组织村民做核酸检测。这边忙,先挂了。”4月5日下午18时许,裕安区新安镇马河村文书张明明悄然摸出手机,“下达”过简洁的告知既转身走向检测点位,连电话那头的婆婆会有什么难处也无暇去听一听,纤弱的她此刻脚步生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和使命。
“请乡亲们保持好1米间距,提前打开手机皖事通里的核酸检测预登记码……老人手机没有登记码的请到这里来,我帮助你们下载检测码……”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李剑坚守在检测点位,高频次的引导下声音已然夹杂一丝嘶哑。“嗨!”“嗨!”特殊场景下简短的见面招呼,张明明和李剑这对小夫妻眼神交流间尽透坚毅、关爱、互勉。
“疫情不退,我们不撤!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实则环环相扣,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硬仗,离不开各个岗位的精准发力。我是一名人大代表和一名村干部,家庭的事能够克服就尽量克服吧!他的支持更是我坚强的后盾。”面对亲人朋友的劝慰,张明明朴实言行令人感慨,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战“疫”前线的“全家福”
杨伟伟是居住在城区的本村妇联主任,负责疫情防控资料的收集、返乡人员信息上报工作。在得知疫情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返回到工作岗位,已经怀孕在身的她主动担任村级疫情防控组组员,挨家挨户通知核酸检测,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儿童提供帮助。
“王大妈,你好!按照新安镇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的工作要求,需要你配合完成核酸检测,如您行动不便,我们可以上门服务………”此时杨伟伟正在用电话挨家挨户地通知核酸检测,由于通知需要做到村不漏户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信息上报要准确及时,杨伟伟一刻也不敢松懈。
杨伟伟的丈夫万世民是一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退役军人,在得知村里疫情防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主动报名参加志愿者。村里设置了疫情防控检查站,并且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万世民主动请缨,要求参加卡口值守。在检查站,他拿起红外线体温计为过往村民监测体温,向群众发放疫情宣传单,耐心细致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对外来人员做好进出登记,体温测量和劝返工作。
杨伟伟的公公万胜利、婆婆杨冬梅是居住在本村王庄组的村民,看着儿媳和儿子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也深受感染。在得知卡点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老两口也主动担任起志愿者,婆婆杨冬梅负责后勤保障,每天在家烹饪美味饭菜,送到卡口值守点。公公万胜利则负责与万世民24小时轮流值班。
上阵打虎的“父子兵”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疫情猛如虎,躬身赴一线。
有一种担当叫逆行而上,有一种力量叫精神传承。在新安镇马河村,有一对战疫前线的“父子兵”,他们是亲人亦是“战友”,他们夙夜在公,默默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战疫防线”。
“你们那边情况怎么样?一定要注意好防护... ...”自4月4日凌晨疫情出现以来,已经过去了5天,这是马河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世东第一次和儿子李万豪通话,在得知一切都好的情况下,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了完成全村多轮次核酸检测、疫情防控值班、搞好防范宣传,万世东几乎没有回过离村部只有几百米处的家,实在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睡一会,饿了就泡一桶方便面。万书记是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是六安市党代表,有着很高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他讲,疫情防控一刻不能松懈,作为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必须要尽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责任,不能出现一丝马虎。
万书记的儿子叫李万豪,是新安镇交警中队的一名队员,在疫情发生之后,当他得知城南镇警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要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得到批准后,甚至没有来得及带上换洗衣服便随队出发,对于什么时候能归队还是一个未知数。
突出重围的“孤勇者”
“不好意思,我们不能放你出去,必须提供相关证明,而且一旦出去就只能等到清零之后才能回家... ...”,城南镇某小区的物业人员拦住了准备起身回到站位上的马河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方志红说到。4月4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在地上,适逢清明假期正在城南家中休息的方志红还没反应过来,居住的小区已经被封控起来,想要回到村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明才能放行。
为了尽快回到村里参加工作,他分别电话联系工作单位、新安镇党委、政府和城南镇党委、政府,提供了近期行程码及健康码,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连续开了三道证明,安排好妻子和两个尚小的孩子,匆匆回到岗位上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他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靠前指挥,勇挑重担,白天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晚上担任卡点值班员,24小时轮流作业。
方志红讲:岗位就是责任,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只要大家紧紧围绕在党支部周围,担起各自的责任,微光成矩,我们终将取得战“疫”的最后胜利。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论是并肩战斗的“夫妻档”、上阵打虎的“父子兵”,战疫前线的一家人还是突出重围的“孤勇者”,在马河村,还有支援前线的民兵营长余朝辉、带着孩子上岗的乡村振兴专干郑阿倩、带病上阵的老书记杨训平,还有许许多多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他们仅仅是六安人民勇毅前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一个缩影。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的严密组织下,也正是有了无数个像他们这般舍小家为大家的“逆行者”,我们才更有理由坚信,不期而遇疫情终将过去,美好的明天未来可期!(袁登华、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