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寻找六安最美】皖疆地千里 白衣拳拳情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援疆医疗队工作侧记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4-01 08:41:56 【字体:

  今年1月底,一封来自新疆 维 吾 尔医学专科学校的感谢信寄到了皖西卫生职业学院,信中对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选派优秀教师代表李正东参加对口教育援疆工作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据了解,2021年9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选派护理系儿科教研室主任陈晓红、临床医学系副主任李正东两位同志赴新疆承担支教和支医任务。李正东在和田市新疆 维 吾 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担任医疗系主任,陈晓红则是在新疆 维 吾 尔自治区皮山县医院担任普儿科执行主任。援疆期间,他们严格遵守指挥部关于援疆人员的各项规定,遵守民族政策,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配合协助当地学校和医院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出色地完成了援疆的工作任务。

  支教:困难重重挡不住工作热情

  李正东告诉记者,援疆期间最大的困难就是当地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所需要的一些实验、用品、书籍相当匮乏,由于极度缺乏专业课授课老师,2020级和2021级分别有40余个班级的组织胚胎学和3个班的生理、4个班的解剖学课程被搁置,在新疆 维 吾 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请求下,李正东立即提出解决方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领导和系部及各专业课老师的大力支持下,促成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对新疆 维 吾 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门搁置的必修课程的视频授课任务,其间不畏层冗叠烦进行协调,彻底解决了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留存的教学视频还可以作为对方老师学习交流的资料,也可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通过此项工作,切实为当地学校解决了燃眉之急,课后还通过技术手段给予相关知识辅导和补充,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和尊重。

  援疆期间,由于水土不服、加上气候干燥,李正东身上经常会长湿疹,为了不影响完成教学任务,他购买了大量的药物,克服湿疹带来的种种难受,坚持完成了系部管理工作和各项教学任务。

  李正东说,中国有两句俗话,一句是儿行千里母担忧,一句是父母在不远游。自己的父母年龄已经很大了,特别是去年有一次老母亲在出门购物时不小心摔断了3根肋骨,自己无法陪伴,内心异常焦急,作为儿子,为了完成援疆任务,没有始终陪伴在老人身边,心里有很多愧疚,但作为一名出色地完成了援疆任务的工作人员,心里又倍感荣耀。

  支医:放下思乡情扛起神圣使命

  陈晓红告诉记者,皮山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刚去时她很不适应,水质不好,洗澡后皮肤干痒,头发脱落,入睡困难,经常失眠。皮山县地处沙漠,沙尘暴更是家常便饭,春季最为严重,出门不戴口罩,吸入嘴的都是细沙。陈晓红说:“环境不好,咱就去适应,人定胜天嘛!”虽然困难还在,但她坚持下来了。六安皮山相距万里,路途迢迢,远离家乡,特别是一个人静下来时思家心切,尤其挂念八九十岁的白发苍苍的父母,有时间就和他们通话、视频,看到他们都还安好,陈晓红心安了不少。

  据了解,提高儿科医生诊疗水平是此次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援疆支医的工作重点。皮山县地处南疆,疾病病种与六安有很大不同,住院病人病重者居多,给援疆医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陈晓红所在的普儿科每天上午进行新入院病人和重点病例大查房,病人多,常常一查就是2个多小时,每每查房结束才感口干舌燥,腰酸背痛。除此之外,陈晓红在医院为全院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急救处理相关知识培训,去边远乡镇进行义诊,去边防大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陈晓红说,通过半年多的支医工作,皮山县医院儿科医生的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援疆安徽专家也赢得了好口碑,不少家长来医院指名要安徽专家看病。

  陈晓红说,今年3月的一天上午,皮山县医院来了一个维族患儿,昏迷状态,呼吸极度困难,全身青紫,大小便失禁,濒临死亡边缘,父母惊恐万状。面对紧急情况,陈晓红沉着冷静,迅速判断是急性喉炎、Ⅳ喉梗阻,立刻组织全科医护抢救,联系耳鼻喉科、麻醉科进行协助,气管插管、给氧,建立静脉通道指导用药,经过抢救小儿转危为安。

  两位援疆医疗队工作者表示,支援新疆是使命、是责任、是情怀,在今后的援疆工作中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民族团结,要因地制宜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把技术带过去,为边疆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方燕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姚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