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集群 羽毛飞上“云端”
早上6点从家出发,晚上6点下班回家。36岁的舒城县干汊河镇洪宕村村民陈同为一边带儿子上学,一边在儿子学校旁边的安徽华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上班,时间紧凑,母子俩配合起来有条不紊。
“我老公在外地务工,我带儿子在家读书,之前在另外一家羽毛球生产厂做插球工作,来这个厂有三年了,中午一般有一两个小时吃饭休息时间,主要是儿子在旁边的中学读书,我俩的时间正好配合的上。我工作劳动强度也不是很大,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觉得这个工作挺适合我的。”陈同为一边查看机器生产进度,一边告诉记者。
陈同为是安徽华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羽毛球生产线插球组的管理人员,她的职责是确保插球的各项参数符合羽毛球的技术标准,比如球的角度、口径、插毛深度、球头原料的品检等。
安徽华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舒城县干汊河镇羽毛球企业中的“后起之秀”。见到该公司总经理孙梅山的时候,他正在分拣车间,检查工人分拣出来的羽毛。“要选取一根羽毛的中上部分,这样一片羽毛只能切出一个羽毛球毛片,每个羽毛球需要16根毛片。”今年30岁的孙梅山是土生土长的干汊河镇洪宕村人,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劝说下,回来接手公司业务。
2017年,在电子商务营销的巨大冲击下,传统的销售手段成本高、效率低,孙梅山父亲倾尽20多年心血,慢慢发展起来的公司一度停滞不前。“我回来后,主要负责羽毛球生产和销售,组建了电商团队,企业号入驻京东、天猫、抖音等网络平台,为公司产品的销售打开了新的局面。”孙梅山说。
后来,孙梅山的姐夫方杰也从杭州回来,带回了其在杭州电商企业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两人联合做销售,一方面继续稳定线下实体店、球馆、工厂贴牌生产销售,一方面开拓网络销售渠道。2021年,两人开始尝试网络直播,现在电商销售已占公司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据介绍,公司2021年销售量超200万打,是干汊河镇羽毛球龙头生产企业之一,如今,正在筹备羽毛球拍、网球拍生产线。
近年来,干汊河镇加快羽毛产业培育,做活做足“小羽毛、大产业”文章,全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羽毛产业集群专业镇。该镇羽毛产业发展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洪宕和西宕等村很多农民多年从事羽毛贩卖,由羽毛“货郎担”变身羽毛加工企业,走出了一条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目前,全镇直接从事羽毛贩运、分拣、切片和羽毛球、羽毛球拍、球衣、球鞋等相关产品的加工制造企业逾100家,年产羽毛球600万打,实现羽毛产业年产值15亿元。鸭毛的加工、销售量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
羽毛产业的发展,也让养殖户们尝到了甜头。71岁的干汊河镇龙山村养鹅农户曹友俊今年打算养2000只鹅,现在第一批养了1200只。自从第一批鹅苗到家后,老曹精心照料,做好防疫,放养加喂食,按时按量,确保小鹅每天增重一两。3月18日中午,老曹联系购买的鹅饲料送货上门了,价值7000多元。“正月初八鹅苗到家后,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起床,喂食后把鹅赶到附近的草地放,然后就一直在外面,吃饭都和老伴换着来。一般养三个月后就可以出售了,我都是直接卖给别人。我们这边的鹅肉和鹅毛都不愁卖,卖鹅毛这边羽毛球厂都有直接来收的。今年第二批我打算再养800只。”老曹说。
老曹养鹅已经有8年了,一开始觉得年纪大了,闲着也是闲着,养个几十上百只,但后来积累了经验,又掌握了技术,销路又好,便“一发不可收拾”。几年下来,老曹养鹅越养越多,成了干汊河镇的养鹅大户,2021年老曹两批养了1600只鹅,今年又扩大了养殖规模。“一年可以赚个六七万元,习惯了跟鹅一起早出晚归,也不觉得多累。”老曹爽朗地笑着。
“下一步,干汊河镇将通过持续开展‘四送一服’活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成长性好的企业落户,努力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干汊河镇党委副书记王焕然表示,今年,干汊河镇将投资2.2亿元,实施干汊河镇工业集中区园中园项目,扩建园区100余亩,新建标准化厂房8万多平方米,完善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吸引以羽毛产业为主的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促进羽毛产业升级发展。(卢贤傲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