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六安——奋勇争先大讨论”之“本领怎么强”】增强五种能力推进六安文旅高质量发展
新年伊始,市委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五问’六安——奋勇争先大讨论”。面对总量偏下、人均靠后的“六安之痛”,“五问”既是反躬自省的发展之问,更是“知痛负重”的鞭策之问。当前,我市文化事业、文旅产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全市文旅系统干部要做好这份答卷,必须在干事创业中强筋壮骨,在争先进位中增强本领。
近年来,我市依托厚重的红色文化和良好的自然资源,连续实施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六安文旅逐渐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文旅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短板,如景区管理水平不高、艺术精品创作难攀高峰、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滞后等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让文旅干部把本领强起来,能跳起来摘桃子,展现出干事创业的热情、激情和活力。而要实现强本领,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切实增强学习能力。作为文旅干部,要想工作更加出色、出彩、出众,必须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研究文旅法律法规,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央、省、市关于文旅工作的政策和部署,向书本学,向身边人学,向先进地区学,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感。要聚焦主责主业,苦练内功,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面对任何困难都能从容应对。
二要切实增强创新能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本领,是干好文旅各项工作的源泉。如开发六安城市精神系列文创产品,必须要有创新、创意,不能总是传统的杯子、本子、笔等,而要融入对六安文化元素的提炼,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人们对于欣赏之美的需求。文旅系统的干部必须要有大胆创新的意识,拒当“观望者”,少当“指挥家”、争当“实干家”。同时,要破除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等观念,始终保持年轻心态和求知若渴的紧迫感,做到“用什么有什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三要切实增强干成事能力。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今年是落实“十四五”文旅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要之年,我们能不能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文旅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关键在于文旅干部是否具有干事创业的本领,也就是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时,能否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此外,还要加强对工作的责任感,对于工作要有“定了就办、马上就干”的紧迫感,要始终在状态,拒当退休“预备员”,拒绝“躺平”现象。
四要切实增强执行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落实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狠抓落实必须要在能力水平上锤炼过硬本领。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要坚决反对空谈,崇尚实干。今年市两会绘就了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全面部署了“一改、两为、五做到”工作,为全市发展树立了导向、提振了信心,文旅系统干部要立即见行动,不断增强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把文化惠民、旅游富民工作落细落实,把业务精准指导到基层,把服务精准落实到企业。要大力弘扬“奉献如常、担当如铁”的情怀,对交办的工作闻风而动,在抓落实中体现责任担当、为民情怀,不拖泥带水、不疲疲沓沓,对群众的诉求做到速办速决。
五要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不仅见证服务质量,也是考量其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具体标准。每一项文旅工作都要向一流标准看齐,要用更宽阔的视野、更严格的标准、更细致的态度去做好,勇于“向高的攀”,敢于“与快的赛”。既要善谋,又要会干,更要能干好具体小事。不能光是讲得头头是道,还要干得件件都好。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严谨认真、规范有序,在细微之处体现办事速度和工作效率,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争创文旅强市的战鼓已经擂响,实施好文化惠民暖心工程和旅游富民工程、实现六安文旅高质量发展、助推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目标已定,我们必须始终在状态,在干事创业中、在担当作为时,不断强化本领,在赶超发展的赛道上展现更大作为,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