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开新局 勇毅前行绘新篇
守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是医保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医保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精细化管理、精准化监管、精品化服务”为主线,以规范化建设年、行风建设提升年为抓手,扎实推动全市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带来的实惠。
2021年——步履铿锵
聚焦民生工程,着力提升健康福祉。2021年,全市基本医保参保539.6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参保498.28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参保率达到112%,基本实现了“全民参保、应保尽保”。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三项民生工程。出台《六安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确保健康脱贫综合医保平稳过渡到三重保障制度体系。我市获批国家级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示范城市。
聚焦基金安全,着力推进专项治理。成立由市政府负责人任组长的全市医保基金监管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听取基金监管专项工作汇报并作出批示。先后3次开展全市定点医药机构专项治理现场检查全覆盖工作和医保基金监管存量问题“清零”行动,在全省率先开通主动告知短信平台。2021年,全市共检查医疗机构1663家(含村卫生室),处理医疗机构248家,取消医保协议4家,暂停医保结算12家,追回医保基金6814.05万元。
聚焦便民利民,着力改进经办服务。5月紧急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医保费用1400万元,全年共上缴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专项预算基金6.78亿元,向医疗机构拨付疫苗接种费用837.86万元。目前我市已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住院持卡结算,长三角、京津冀、西南五省范围内的门诊持卡结算,2021年5月底实现与省内其他地市零售药店持卡联网结算,实现群众就医“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和“一单制结算”。我市医保经办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作为全省首家医保标准化工作的试点单位,年底前实现医保经办服务“全市通办”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完成15项医保信息编码标准贯彻执行工作,国家(安徽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于11月8日在我市正式上线运行。
聚焦改革创新,着力完善支付方式。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前城乡居民医保按病种付费已达到263种,城镇职工单病种付费16种,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单病种执行率50.57%。积极做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省级试点工作,于11月份进入实际付费阶段。积极推进金寨、霍山县日间病床省级试点工作,截至11月份节约医保基金700多万元。开展20个病种的同病同保障付费试点工作,试点一年结算3.48万人次,患者在乡镇卫生院看病报销比例可达92%。完善医院药店购药“双通道”机制,拓展“双通道”药品品种达199种。
聚焦降价惠民,着力落实带量采购。严格落实国家、省组织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截至2021年底,共落实5批次218个品种国家集采药品,五批次平均降幅55%,最高降幅达到97%,前5批测算节约医疗机构采购资金约2.3亿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的10个中选支架平均降价93%,年约定采购量为1810支,预计节约患者和医保资金约2000万元。
2022年——勇毅前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22年,市医保局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有力的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国家、省、市医保工作部署,不断提升医疗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奋力谱写全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新的篇章。
加强医保基金运行监管。推动设立医保基金监管专职机构,与合肥市、与长三角地区建立异地医保稽核沟通机制,提升医保基金监管法治化、专业化水平。全面部署医保智能监控终端,推广视频监控等系统应用,实现对医疗行为事前提醒预警、事中干预和事后复核处理的全流程、全环节监管。落实落细国家医保局、公安部、国家卫健委部署的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的各项要求。压实商业保险公司对大病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基金支付的监管责任。
建立健全医保待遇体系。扎实推进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参保分类资助、基本医保普惠、大病保险倾斜、医疗救助托底的“三重保障”政策,确保政策有效衔接、待遇平稳过渡。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开展医保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保持医保三项民生工程在全市的领先位次。
补足医保领域改革短板。建立市外转诊“正面”“负面”清单,治理市外无序转诊。“正面”清单针对我市完全有条件治疗的疾病实行“同病同保障”,对自主市外就医的降低报销比例;“负面”清单针对重特大、疑难杂症等疾病,采取外请专家,实行“医保报销+个人自付”新模式。同时,对市外就诊的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实行差别化报销政策,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探索建立“四共”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共担”工作机制,即“共建”市内有序转诊机制,“共治”市外无序转诊顽症,市县(区)乡三级“共享”医保基金回流成果,“共担”医保基金超预算风险,切实提高医保统筹基金使用效率。
强化医保基层网络建设。推广金寨县做法,在乡镇设立社会事业管理服务中心,明确至少1名专人负责医保工作。实施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病先行、两病推进”策略,引导慢病患者在基层就诊。
深化医保重点领域改革。做好国家和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耗材的落地执行和相关政策衔接工作。持续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同病同保障”“两病门诊用药”等试点工作,全面推广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试点,力争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六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