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 情暖人间——六安市文明家庭刘启玲户先进事迹
刘启玲,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一名护师,自2007年5月参加工作至今,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战斗在平凡却神圣的“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每日做着重复而繁杂的护理工作,对病人无微不致,对工作任劳任怨,常常因护理病人而超时。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责任心和优良的服务态度赢得赞誉,多次获得单位优秀个人奖和六安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打破了新年的喜庆祥和,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武汉疫情形势严重,不断有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消息传出,甚至有多名医生牺牲在抗疫一线,让人心痛。刘启玲,作为一名呼吸科护士,天职让她选择无畏。她抱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在疫情发生的非常时期、关键时刻,她意识到比生死更重要的是医者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白衣战士,肩负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使命。哪里有疫情,她就冲向哪里!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1月27日下午,她跟随安徽省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的战友们一起准时到达了江城,作为六安市援助武汉医疗队中唯一一名女队员,她毫无畏惧、身感自豪。经过紧急详细的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培训后,她和战友们陆续走进了东西湖医院呼吸九病区。她们3个人一组、每班6个小时,24小时连轴转,全面负责病区患者的治疗和生活护理。
第一次给一位吸氧的丁大爷做静脉穿刺时,因为护目镜模糊和二层手套的隔膜,加之心里紧张,动作显得有些笨拙。她对自己说“一定要 ‘一针见血’”。 平时练就的娴熟针技发挥了作用,她一次性扎针成功,为大爷减轻了痛苦。病重的丁大爷艰难的伸出大拇指,为她点赞。37床黄爷爷是一位截瘫患者,大小便失禁,骶尾部还有一个压疮,为了减少小便刺激,她给老爷爷留置导尿、清理大便、压疮换药,每一个步骤都细致入微。她还把自带的尿不湿送给了老人,让他感受身边的温暖与关心。让病人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39床重病患者杨爷爷,在她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病情很快好转。那天春光正好,阳光暖暖地照在病床上,她做完治疗后,帮杨爷爷剪了长长的指甲,老大爷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杨爷爷戴着氧气罩很吃力地拿纸给她写了一封感谢信,称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令她感到激动和自豪,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是患者对她工作的肯定和感激,她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和成就感。她用最简捷、最务实的工作实绩诠释了“无私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
自从走进东西湖医院新病区的每一天,她和战友们从未休息过一天,总是一刻不停地穿梭在病房、病人之间,输液、注射、发药、吸氧、喂饭。等到下班,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已全部湿透,两条尤如灌了铅一样沉重。卸下全身装备,看到脸上刻出深浅不一的压痕,连自己都被吓倒了。在病魔面前,危险、辛苦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承受的双重压力,但白衣战士们并未被吓倒,依然通宵达旦的接诊、治疗。
高强度的工作,使她疲惫不堪,有时在椅子上、在地上睡着了,她的睡姿让每一个看到的人心疼。但在她的眼神里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在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疫情不退,绝不撤离”。 小憩片刻,重又抖擞精神踏上战场。
当她看到一个又一个患者,在她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顾下康复出院,重新步入幸福生活,她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这正是“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3月16日,武汉东西湖医院首站清零。经过一个星期的休整,3月22日刘启玲又转战到武汉市肺科医院。新的环境,新的患者,必须尽快进入状态。她调整好心态立刻又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种操作和治疗,输液、吸痰、换药、抽血,她精心地操作着。
在赴汉的65天里,她与全国各族人民及全体医务工作者一道,众志成城、精心救治,武汉疫情防控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3月31日她同安徽省最后一批援助武汉医务工作者撤离了武汉。由于她援助武汉期间的突出表现,被评为“2020年六安市‘三八’红旗手”,并在火线入党,现在是一名优秀的中共预备党员。
滔滔长江水,巍巍黄鹤楼。在疫情防控、救死扶伤的65个日日夜夜中,作为安徽省首批驰援武汉医疗队中的一员,她不畏艰险、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冬已尽,春已至,山河定无恙,人间皆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