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路”上
——市交通强国支撑乡村振兴发展试点工作掠影
在巍巍的大别山北麓,有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六安。古诗赞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这里是全国五大革命老区之一;这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被国家交通运输部确立为全国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大道无疆,振兴在路。近年来,在实施交通强国伟大征程中,六安市积极抢抓交通强国支撑乡村振兴机遇,统筹制订城乡交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外联内畅交通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联动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市政府对2021-2025年交通强国试点和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给予1.5亿元,实行以奖代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新动能。
政府高度重视 合力整体推进
公路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载体,承载着老区人民的共同富裕梦、乡村振兴梦。为此,市政府成立推进交通强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领导组,充分调动县乡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性,形成了“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县区落实、齐抓共管”的合力,有力加快了项目建设。全市所有交通强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均纳入“精重促”项目库,由市委、市政府统一调度推进。
多方筹资,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建设补助资金,交通运输部专门编制《大别山革命老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积极申报收费公路专项债券。我市在成功发行S244、S325等收费公路专项债券的基础上,继续谋划新项目,积极发行收费公路专项债券。市本级政府在加大支持的同时,要求各县区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压实责任,加强调度。市政府制定了《交通强国试点项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市政府分管市长亲自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安排督促市直相关单位到省直主管单位帮助协调解决报批困难。积极将交通强国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为项目按计划完工提供强有力保障。
完善交通体系 放大支撑效应
六安市积极加快推进“快进、慢游”路网建设,“交通+旅游”成效显著。充分发挥我市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加快实施合六叶高速扩容项目、合肥至周口高速霍邱段建设,强力推进宣商高速公路、北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吸引长江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路网等城市游客,加快推进德上高速、六安至安庆铁路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交控集团增设道口,服务境内旅游“快进”项目;大力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持续优化我市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围绕已建成的大别山旅游通道、环万佛湖旅游公路等公路主体,实施沿线旅游功能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大别山旅游风景道,带动旅游发展成效明显。今年“十一”期间全市共计接待游客约4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22亿元。
加强城乡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邮快”融合发展效果明显。我市结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市”创建、全域公交网络建设、“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活动,全力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积极构建城乡交通运输服务网络。2020年度,全市所有县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在省交通运输厅安排的第三方评估中,全部达到“5A”最高水平。全市7个县区、130个乡镇、1810个建制村均开通了公交车(含预约响应式),率先建成了市县(区)乡村四级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共惠及群众约500万人,每年为广大群众节约出行成本约4.8亿元。全市共建成县级物流中心9个,130个乡镇和1810个建制村实现综合运输服务站、点全覆盖,实现所有乡镇快递网点、行政村直接通邮全覆盖,建成邮乐购站点2680个。
创新机制体制 优化路网环境
六安市积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农村公路管养能力显著提高。2020年11月底至今,我市先后出台了《六安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六安市财政局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制定改革任务,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县区财政每年按照不低于按照“县道10000元/公里、乡道5000元/公里、村道3000元/公里”的标准将此纳入预算安排,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县乡村公路年均大中修养护工程比例达到5%以上。建立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招聘招募道路专管员2868名,乡村道路专管员覆盖率达100%。建立农村公路绩效考核机制,按照考核得分实行差异化资金补助。积极引进第三方专业养护公司,金寨县、舒城县、叶集区将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统一打包,一次性承包给第三方公司,弥补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优良路率为86.63%,较2018年的71.17%、2019年的71.53%,分别上升15.46%和15.1%;全市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为100%,较2018年的97.1%、2019年的99.1%分别上升2.9%和0.9%。)
切实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农村交通运输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全市共投入农村公路危险改造和安防工程建设总资金1.74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73座;村道安全防护工程861.147公里,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安全出行能力。积极推行山区道路灾毁保险,提升农村公路抗灾能力。2020年7月,我市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全市获得保险公司首期赔付7700万元,有效减轻了自然灾害导致的恢复重建及养护维修费用负担。积极推动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发展,推广应用公路建设可再生能源、交通旧物料循环利用等新技、新工艺。2021年,我市产生沥青混凝土旧材料36871立方米(含国省干线),共回收利用36871立方米,利用率达到97.4%。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六安必将谱写交通强国助推乡村振兴最精彩、最炫目、最璀璨的时代华章!(王娜娜 王梦杰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