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仲裁“小案件” 服务保障“大民生”
“我们都已经做好要打几场官司的准备了,哪知道在你们这边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事情彻底解决了,非常感谢你们,谢谢!”工亡职工家属王先生说着朴实感激的话语时向仲裁员送上一面锦旗。这是2021年4月份,舒城县人社局劳动人事仲裁院立案处理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亡案件,仲裁员历经数次反复沟通协调做工作,最终以73万元工伤赔偿款调解结案。“为民所想,解民所困”“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办事公道深得民心”,在舒城县劳动人事仲裁庭的墙面上,每一幅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近年来,该县仲裁院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工作主线,秉持调解仲裁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不断创新举措,稳妥慎重办好每一起仲裁案件,案件虽小,但在仲裁员看来,是关乎着群众的民生福祉,不容怠慢。
调解让劳动争议案结、事了、人和
2021年8月30日下午,家住河南信阳的工伤职工王民给县仲裁院打来电话,“仲裁员你好!太感谢你们了,我的工伤赔偿款到账了,要不是你们的帮助,小孩明天开学的学费都交不了。”两年前,王民在舒城县某建设项目工地干活时不慎受伤,后被鉴定为工伤八级,因工程项目转分包等原因,双方谈论工伤赔偿款时出现“踢皮球”现象,8月3日,王民到舒城县仲裁院诉求解决。该县仲裁院按程序受理立案后,承办仲裁员即联系项目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宣讲法律法规和工伤赔偿标准,经多次沟通协调,双方于8月19日开庭当日便达成调解协议,项目单位承诺8月底前一次性付清王民的工伤赔偿款。王民历经两年时间未达到解决的工伤待遇问题,在县仲裁院仲裁员的倾情帮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拿到了赔偿款。
坚持每案必调、庭前必调,最大限度争取案件能够调解结案,缩短办案期限,依法及时维护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当事人无论是来电来访咨询劳资纠纷解决途径,还是直接递交了仲裁申请书要求立案处理;案件无论是在仲裁开庭审理前,还是审理过程中,不厌其烦的沟通联系、协商调解始终贯穿其中。”这是舒城县仲裁院院长潘勇胜的经验做法,也是他对经办人员的基本要求,“多数劳动争议案件虽然仲裁标的额较小,但事关民生和谐,只有调解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的。”2021年1-8月,该县仲裁院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90件,已按期结案186件,其中调解结案152件,调解率达80%,共为劳动者挽回劳动报酬、工伤保险待遇等计700多万元。
标准化建设促进办案质效不断提升
“由于受办公场所紧张的局限性影响,该县仲裁院仲裁庭达标建设问题过去迟迟未落实。为此,局党组审时度势,年初在谋篇布局2021年的工作计划时,将仲裁院标准化建设列入局里全年四个重点建设之一加以推进,并将努力打造成省内县区级仲裁庭一流标准。”该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仲裁委主任邱昌玉说。按照政府采购的规定程序,仅用1个月时间,投资建设40余万元的一个面积达60平方米的数字化智慧仲裁庭建成使用。数字化智慧仲裁庭的建成,能够实现互联网庭审和直播,庭审全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并自动刻录光盘,以便回放查阅。同时,案件审理的实时监控和公共区域的监控无死角、全覆盖,这既是满足现代化仲裁办案的需要,也是规范仲裁员工作行为的有效监管。
加强制度建设是标准化建设的着力点,更是效能提升的动力源。该县仲裁院除把上级已出台的各项涉及业务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标准化建设相关规定等汇编成册,方便查阅和学习外,还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制定了《舒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规则》《舒城县调解仲裁案件办理规程》《舒城县仲裁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关于聘任调解仲裁人员条件、职责和办案补助实施办法等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配套文件。
加强裁审衔接,统一裁判尺度。“针对疑难、复杂案件,我们的调解仲裁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主动与县法院民一庭法官们交流学习,互换意见,力求裁决和审判相一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维护仲裁的公信力,增强司法权威,更能从根本上促进当事人解决争议,减少诉累。”舒城县人社局副局长、县仲裁委副主任周存虎说。为加强仲裁与诉讼的衔接工作,县人社局和法院联合成立了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机制建设暨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特别是《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范指引》《关于规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一次性补缴案件处理意见的通知》,为办案人员在处理现有法律法规等尚无明确规定或难以执行的问题提供了借鉴、统一了口径,此举目前在安徽省县区级仲裁机构尚属首例。
优化服务方式让劳动者维权“零障碍”
“到仲裁院办事就像走亲戚一样,又客气又热情、服务周到。”该县原司法局退休干部、现安徽舒洲律师事务所张律师如是说。“热情周到、高效便民”是仲裁院的一贯服务宗旨。为方便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舒城县仲裁院通俗易懂地制作了仲裁申请服务指南宣传折页,明晰告知劳动仲裁的受理案件范围、所需材料、申请书样式以及案件处理流程,并载明县法律援助中心地址、电话等。
为节约劳动者维权成本,该县仲裁院采取邮寄的方式免费向当事人送达仲裁法律文书,让群众少跑路。率先启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专递”,使用统一的仲裁专递专用信封和详情单,信封印有仲裁徽章及专用标识,详情单印有仲裁委员会、案号、开庭通知书、证据材料等内容,当事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即可签领仲裁资料。对于邮寄送达中出现的拒收、错收、签收不清晰等相关问题,快递员可及时与仲裁院工作人员联系,能有效做好文书送达流程的跟踪与反馈。
拓宽劳资纠纷处理渠道,县仲裁院还积极利用“互联网+调解”网络平台,在线处理劳资纠纷。截止8月底,通过“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管理平台”线上处理调解申请22件,实现劳资纠纷多渠道处理模式。
对涉及农民工、女职工、集体案件、工伤待遇等劳动争议,开辟绿色通道,采取“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结案”工作模式,高效、快捷地解决维权劳动者的急难问题。对文化程度低的生活困难职工,主动向相关部门推荐提供免费律师代理书写仲裁文书、参加仲裁活动等等。
为尽快给当事人一个交代,能及时办结每一起仲裁案件,舒城县仲裁院着力克服案多人少矛盾,办案人员白天沟通调解或开庭审理,晚上加班撰写仲裁文书已是常态化。确保当事人在每一起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阙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