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农家小院景如画——叶集区姚李镇双红村农户邹长文农家小院见闻

编辑:吕梁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9-06 09:25:08 【字体:

  近年来,叶集区姚李镇开展新时代文明系列活动中,自从开展“双文明户”、“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项评比以来,比出了水平、比出了变化、比出了农村一片生态宜居的新面貌。文明之风吹绿了乡村、吹美了农家小院。美丽乡村日新月异展新颜,乡村振兴如火如荼铺画卷,乡村“美丽庭院”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当下,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两层别致的小楼飞檐翘阁,院内院外绿树遮阳花香怡人,风景如画,温馨恬静。一个农家小院中间雕琢着一个满目斑驳的假山,峰峦叠嶂。假山上,有寺庙、小桥流水、白云人家、悬崖峭壁青松翠柏、喷泉四溅等景观。都在工匠的精湛艺术雕琢下,各种景物生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假山四周的水池里荷花盛开,绿水倒影山光水色,景色宜人。描写的这就是姚李镇双红村农户邹长文的农家小院。这个农家小院座落在宽阔笔直的乡村道路边沿,成为该村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像邹长文这样的美丽庭院枚不胜举,他的庭院仅仅是姚李乡村美丽庭院建设中的缩影。

  秋意渐浓,稻谷飘香。近日,姚李镇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评选“美丽庭院”活动中,笔者来到姚李镇双红村大湖村民组农户邹长文家中,他虽已年近七旬,但他和老伴穆代琴身体硬朗。说起话来有理有据思路清晰。他们曾经有一儿一女四之家 ,如今女儿已有了自己的家庭,老夫妇俩就跟着儿子儿媳一块生活,每天无忧无虑,一家人幸福安康其乐融融。据了解, 邹长文父母早逝,在60与70年代,家里吃了上顿愁下顿,庄家没收上来就开始借粮食,久而久之,亲戚朋友都不敢再借了,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如春风化雨,农村实行了外出务工。为以生计,他们的儿子邹传清17岁那年,初中未毕业就辍学远去广东、上海等地打工。邹传清在建筑工地学习开塔吊,由于他年轻好学,没几年就掌握了开行车、塔吊技术。并在上海、广东等地办起了机电公司,承接各种塔吊业务,他自己也坐上了公司的第一把交椅,事业上风生水起,财源滚滚,他通过在广东、上海打拼,挖掘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9年,邹传清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身体渐渐衰老。况且家乡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添砖加瓦,他怀着一颗返乡创业回报乡邻的理想与抱负,带着对父母的孝顺与牵挂,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双红村,成立了“六安市传承清俊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投入到火热的家乡建设中去。“如今,家乡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父母逐渐老了,他们二老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养老。在院内兴建假山喷泉、院外栽花植树美化环境,让二老在清幽的环境中修身养老,不仅庭院美,乡村也美”。邹传清说。

  眼下,邹长文老俩口已经把自己的庭院,贴上了地砖、放置了花卉、栽植了景观树,还购置了音箱,把这美丽宜人的环境分享给左邻右舍群众是他们的初衷。每天吃了晚饭,老人们都带着孙子、孙女来到农家小院,伴随着节奏感欢快的舞曲,伸伸腿、弯弯腰、扭扭屁股进行锻炼,邹长文老俩口总是不厌其烦烟茶招待。“时下,俺们赶上了好时代、享受好生活、过上好日子,得愧党的好政策,允许孩子们外出创业挣钱。如今孩子们有了钱建乐园,俺们老人也跟着沾光,不仅庭院美、环境美、心里更美啊!哈哈哈......”。邹长文老俩口乐滋滋地说着,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深深地刻着笑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