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源治理,让解纷驶入“快车道”
——霍山县人民法院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侧记
霍山县人民法院坚持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法院职能,全力推进诉源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切实减轻群众诉累。2020年以来,诉前调解案件共1805件,调解成功1430件,成功率达79.22%。
整合解纷资源 凝聚解纷合力
面对社会调解资源分散的情况,霍山县人民法院以整合资源为切入点,多次与该县司法局沟通,将全县17个乡镇(开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部纳入诉前调解对接点,实现统一管理。同时积极落实上级法院工作部署,加强与县总工会、县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县工商联等单位联系,就在线诉调对接的衔接机制进行对接。截至目前,已与27个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机关单位建立协作机制,诉调对接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为有效解决长期以来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案件委派不出去的“梗阻”问题,2020年,在霍山县委政法委组织协调下,霍山县委政法委、霍山县人民法院、霍山县司法局联合印发《霍山县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实施办法》,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运行情况纳入各乡镇平安建设考核,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2021年上半年,全县每万人成诉案件27.67件,在全省各县区中排名第8位。
明确正反向奖惩机制,向霍山县政府争取50万元经费作为化解案件的奖励资金,根据化解案件的成功与否、难易程度分别给予不等的调解补贴。对于年度考核不达标的人民调解员,取消其年度评优评先资格。截至目前,已发放调解补贴6.96万元,有效调动了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凝聚解纷合力。
搭建工作平台 纠纷止于诉前
2021年2月,刚满15岁的梅某骑电瓶车左转弯时,与骑自行车的邻居江某发生碰撞,导致江某构成十级伤残。经交警认定,梅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为妥善处理好赔偿事宜,双方当事人来到霍山县人民法院设在县交警队事故处理中心的法官工作室申请调处。
驻点法官了解情况后,从情理法理角度出发,摆事实讲道理,很快双方当事人便达成赔偿协议。随后,又在法官的指引下,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该起纠纷圆满化解。“幸亏有法官工作室,帮我这么快就解决问题,也免去了往来奔波。”江某激动地说道。另一方当事人也对法官工作室充分认可。
2020年7月,霍山县人民法院驻县交警大队法官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为群众提供法律讲解、纠纷调解、理赔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自成立以来,该法官工作室已接受群众咨询350余次,调解案件51件,成功50件,调解成功率达98.04%,已兑现赔偿款额约600万元,真正实现让当事人不花律师费、不交诉讼费即能实现定分止争。
同时,针对现阶段多发易发的物业纠纷、医疗纠纷等类型性案件,加强与该县人民调解中心、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县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的对接,通过指导调解、组织培训等方式,提高调解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为专业的调解服务。2021年以来,霍山县人民法院共委托调解案件200件,调解成功195件,成功率97.50%。为巩固解纷成果,霍山县法院累计为282件案件作出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有效解决了当事人的后顾之忧。
组建专职队伍 高效化解纠纷
针对部分当事人对于调解工作的优势、途径等信息掌握不全的问题,霍山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员主动为前来立案的当事人介绍诉前调解工作相关知识,并征求调解意愿。对于同意调解的转交院诉前调解中心处理。今年以来,该院诉前调解中心已调解案件831件,成功767件,成功率92.29%。
为及时满足当事人的调解需求,2020年,霍山县人民法院诉调中心返聘2名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退休法官担任专职调解员,实行坐班制,负责诉前调解工作。增派专职书记员,负责制作调解笔录、装订调解卷宗等事务性工作。摆脱程序事项困扰的专职调解员得以专心调解,截至今年8月,两名专职调解员人均调解案件达400余件。
“这么多年的心结,终于圆满化解了,而且一分钱都不用花。”今年4月,霍山县衡山镇古城社区会议室内掌声阵阵,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原告刘某带头鼓起了掌。原告刘某与被告戴某、章某因买卖一套房屋产生纠纷,且持续3年未能化解。考虑到双方原系朋友关系,具备调解基础,专职调解员陈维海采取“背对背”调解法,分别向双方当事人告知诉讼风险成本,释明各自诉请中的不合理部分,引导双方珍惜昔日友谊,多换位思考。双方情绪有所缓和,陈维海抓住契机,采取“面对面”调解法,依据基本事实和法律规定,居中提出调解方案,获得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在场旁听的社区工作人员及群众对法官灵活的调解方式给予充分肯定。
为满足当事人的不同需求,专职调解员不断摸索,根据个案特点,灵活采取上门调解、电话调解、在线调解、到庭调解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最大限度为当事人提供便利。
延伸审判职能 助力基层治理
霍山县人民法院坚持工作重心下沉、端口前移,一手抓成诉案件调解,一手抓未诉纠纷化解,推动将更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阶段。
衡山镇南岳村王氏3兄弟因土地征收补偿款分配问题产生纠纷。包保该村的霍山县法院民庭法官王伟在走访中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承担起化解工作,先后5次到村组织调解。兄弟3人被包保法官的真挚所打动,最终就款项分配达成协议,并当场将补偿款分配完毕,一起潜在的诉讼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今年3月,霍山县人民法院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全院32名员额法官包保全县144个村(社区),建立微信工作群24个,公布包村法官联系方式、悬挂工作职责标牌,让人民群众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随时随地咨询法律问题。持续加大走访力度,包村法官在入户走访过程中,着重了解存在的矛盾源、风险点,利用丰富的审执经验,引导群众从法律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矛盾积攒成诉。霍山县法院还积极通过巡回审判、法治讲座、案例宣传等方式,及时为人民群众传递法治信息,讲授法律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王昆勇 陈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