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梅山镇:“六心”擦亮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2020年金寨县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二”高分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为擦亮这块金字招牌,今年以来梅山镇党委、政府积极应对复审验收测评体系、实地考核频次等新变化、新要求,坚持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全面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坚定决心,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梅山镇新成立文明创建与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事业单位副科级编制,6名工作人员专门从事文明创建工作。同时结合人事变动,及时对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支队和乡风文明工作领导组成员进行调整,班子成员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对全镇文明创建工作实行月度督导。
始终专心,对标达标一丝不苟。认真学习创城复查验收标准,以创建者、参与者和复查者多角度考虑,始终专心,严格做到对标达标。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在各村、社区主要出入口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绿色环保、勤俭节约、诚信、移风易俗等主题公益广告,做到第一眼就能看到,而不是让人被动地去找。在公益广告设计上,融合梅山镇美丽乡村、红军广场、水库大坝等代表性和标志性图片,制作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公益广告,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强化宣传效果。
事事细心,点位建设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结合各村、社区实际情况,镇创建办组织人员多次实地勘查,优化功能室布局,逐村进行现场策划,会同广告设计人员集中会审,对文字、图片逐个审核把关,制定各功能室理论宣讲书籍、健身活动器材、科普宣传设备配置标准,精选主题鲜明的公益广告,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活动计划,筛选特色活动剪影,真正做到软硬件准备精益求精。
真正耐心,创城成果共建共享。针对梅山镇老城区背街小巷基础设施薄弱,老旧房屋多、车辆乱停、楼道乱堆杂物等突出问题,镇政府牵头、社区配合,实施包片分工、细化网格,对照背街小巷验收标准,组织开展背街小巷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清理过程中耐心疏导群众负面情绪,认真收集、及时解决居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矛盾,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用情连心,文明实践弘扬新风。把文明创建当成民心工程来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整合现有农民乐园、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基础设施,建成标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36处,组建9类专业志愿服务分队,培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23个,完善“四单”工作机制,采用“线上+线下”双平台运行方式,线上利用居民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线下组织志愿者、网格员、居民组长、村民组长开展“进村入户面对面,文明实践手拉手”“文明实践进小区,文明城市大家创”活动,全面搜集、解决群众各类需求3万多条,实现志愿服务的精准化、有效化,大大提升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永葆恒心,创城不易守城更难。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系统工程,随着复审验收抽检频次、测评指标不断完善,想保住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就要系统性开展创建工作,做到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广泛动员、群策群力,不断充实和丰富创建内涵,整合党建、志愿者、文化阵地资源,以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为抓手,在创城守城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营造和谐文明城市氛围。(张贻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