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柔性监管服务企业发展
“当时我们认为只要后来把营业执照变更了就行了,不知道还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更想不到失信会带来如此多的不良后果,我现在怎么才能修复不良信用呢?”六安市某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在外省成立,经过数年的运营已小具规模,为了回报家乡,将公司迁回到金安区。但在一次办理业务时发现,早在2016年就被外省市场监管部门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依规其异常名录信息已经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了公示,即将被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势必对企业在今后参加招投标、评先评优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期限内受到信用约束。
企业对信用修复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期盼,为进一步推深做实“四送一服”,金安区市场监管局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具体情况。该企业将公司实际经营地址搬迁到金安区后,由于政策理解不透,并没有及时办理营业执照地址变更,导致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获悉情况后,为帮助有轻微失信的企业重塑信用,金安区市场监管局立即安排人员核查企业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的异常名录信息,由于涉及外省,相关数据不能互通,区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通过市局与省局取得联系,咨询对于跨省区域的异常名录信息如何进行修复。由于企业当时的列异机关是外省登记机关,企业迁移后列异的信息留在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分网导不过来无法移出,眼看着企业的异常名录信息期满后即将被拉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区市场监管局在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后,通过向省局依法依规出具企业的信用情况说明,将企业从异常名录中移出。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用修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跨前指导,通过开展“四送一服”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采取宣讲与座谈相结合的方式,现场解读企业信用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企业失信的几种常见情形以及失信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企业如何修复信用,避免企业因不知晓、不主动修复信用而在招标投标、市场合作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树立“信用有价”的良好导向,用柔性监管促进企业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马静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