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花石乡:小小卫生室,托起健康大民生
为有效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金寨县把村级卫生室(站)改造提升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稳步推进村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为全县广大群众构筑了一道生命健康防护网。
加强村卫生室(站)标准化建设。按照《安徽省村卫生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县卫健委、扶贫办、财政局《关于印发金寨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的通知》文件精神,将村卫生室(站)标准化建设纳入健康扶贫项目库,严格按照村卫生室(站)六室分离标准加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配备设施及办公设施改造建设,花石乡完成了全乡6个一体化村卫生室和2个一体化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任务。县财政按照每个村卫生室(站)的预算、验收后给予投资,全乡8个卫生室(站)共投入300余万元。统一内部装修风格、统一标识标牌,达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康复室和公共卫生室“六室分开”和医防分类管理,符合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条件,实现功能分区合理、服务流程优化的目的。
改造提升后的村卫生室(站)在就医环境、服务能力、功能完善等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将有效解决辖区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为广大群众打造服务更加便捷、环境更加舒适的就医服务环境,提升了村卫生室(站)的服务能力,改善了群众就医感受。
认真开展乡村一体化规范建设。通过开展全乡村卫生室(站)“六统一”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有效提升村卫生室(站)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医防融合工作各项要求,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严格按照《金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村卫生室“六统一”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花石乡对全乡所属村卫生室(站)实行统一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的“六统一”管理,实现乡和村级医疗卫生资源更高层次和更加紧密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同时,严格设备、人员配备标准化,配备不止听诊器、血压计、身高体重计、出诊箱、诊查床、中西药品柜、无菌柜、高压消毒锅等“8小件”,还将“升级”到配备血糖仪、电脑、打印机、一体机、中药煎药机等设备;充实完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结合乡村医生队伍现状,开展在岗村医继续教育和能力提升培训,提供村医整体水平,切实承担起服务辖区内人民群众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残疾康复、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合作医疗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等卫生工作,开展逐级转诊,着力满足基层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完善村医待遇,强化村医服务责任感。按照县里文件精神,按照村医执业年限、执业资质,分别给予生活补助,最低有1000元每月,最高达1500元每月,随着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的开展两年多来,每年给予村医奖励平均3000元每人每年,2020年最低3500元每人每年,最高7000元每年,大大提高了村医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村卫生室(站)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设在群众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是村民最方便、最及时、最经济的看病就医途径,更是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载体。
医疗卫生事业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小小的卫生室托起了服务群众大民生,承载着无数农村群众的“健康梦”。“一直盼着咱村里建个好卫生室,现在已经建成功了,我们是真高兴啊,以后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也不用往远处跑了,确实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啊……”茶棚村村民王益友笑道。
探索养老趋势,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在外务工,村里老人的赡养问题愈发凸显,花石乡在卫生室项目建设旁边特意规划处一片空地,日后规划建设一个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于一体的村级养老中心,切实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为村里的老人们提供持续性、针对性的医疗、养老服务,努力满足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下一步,花石乡将积极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汪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