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生态游”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75 次 发布时间:2021-08-09 09:32:46 【字体:

  “趁着暑假,带孩子从市区过来玩一玩,在这里,大人和小孩都能找到乐趣,可以赏景、采摘、看小动物、玩游戏,还可以品尝到美食,感觉本地的乡村旅游在提档升级。”日前,在裕安区顺河镇王圩村的小龙生态园,又迎来了新一批游客。夏日炎炎,富有趣味的特色乡村游正在成为市民消暑纳凉游玩的新选择。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重要引擎。乡村旅游业,这种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旅游模式,为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小龙生态园于2012年开建,2016年正式开园,往年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15万人次。随着各地乡村旅游的兴起,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吸引游客的乡村游正不断创新业态,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势在必行。据小龙生态园负责人汪小龙介绍,园区深挖乡村的“烟火气”,为留住乡村的风物人情,保存好人们的乡愁记忆,园区发掘乡村文化,然后将这些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石磨、风谷车……这些是过去家家户户常见的生产生活工具,生态园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方式转化为体验项目和旅游产品,保留乡村的“烟火气”,让乡土文化能体验、看得见、留得住,打造富有特色的研学教育基地,无论是学生、亲子家庭,还是企业职员、普通游客,在这里都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合一。

  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出现新的产业及消费形态,成为广大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中,王圩村把农业资源、自然生态、乡情乡愁与旅游业相融合,景区通过增加景观设计、更新娱乐项目、提高游客参与度、延长产业链等方式丰富市场供给,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吸引力,昔日小村落成为游客心中的“打卡地”。

  如何让乡村旅游景区有个性更有内涵?游客来了,如何能吃好,如何将村民的农产品带出去?这也成了村“两委”班子、园区负责人一直思考的问题。园区特意从内蒙古引进草原羊,发展特色美食产业,开展吃羊肉送门票等优惠活动,随着游客的增多,为优质农产品增加了销售渠道,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乡村旅游让乡村美起来,还得让村民富起来,生活好起来。小龙生态园附近不少村民就近到园区打工。家住王圩村的许昌贵,今年已有70多岁,他坦言:“我现在的年龄,在外打不了工,在家门拿着流转土地的租金,干着园区管护的工作,顾家赚钱两不误,一年有近2万元的收入。”陈德恒家的地也被园区流转,加上常年在这里的做工,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园区一年用工达3000多人次,带动部分村民稳定就业,其中贫困户占三分之一,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旅游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凝聚出一条充满希望的新征途。“乡村旅游正成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王圩村党支部书记石之金表示,村里将继续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适合当地发展的“旅游+”模式,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康家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