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金寨县沙河乡大力发展蚕桑“兴业富民”

编辑:赵璐 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8-08 14:56:04 【字体:

  近两年,金寨县沙河乡多方筹措资金,汇集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建成养蚕大棚210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1650平方米,养蚕器具9类153558件(套);新发展桑园4500余亩;培育养蚕大户15户,带动周边41户136人就业,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蚕桑产业逐渐成为沙河乡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落实优惠政策,让利于民,激起群众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为重振金寨县的蚕桑产业,县里出台了从种苗、建设大棚和养蚕室方面都给予了最大优惠补贴,还制定了当年蚕茧收购的保底价,未达到保底价的政府给予补贴。沙河乡利用会议、走村串户等机会把惠农政策宣传到户到人,提高农户发蚕桑的积极性。

  发展基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沙河乡充分利用抛荒耕地、废弃窑厂、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大面积栽桑,发展成为蚕桑基地,既解决耕地抛荒的问题,又治理了水土流失,美化、绿化了乡村环境。把农户闲置平房进行简单装修改造,变成小蚕共育室,既整合了资源,又节约资金。“变废为宝,一举两得。”

  建养蚕大棚,科学养蚕,方便又适用。沙河乡群众有坚实的养蚕基础,但现代化的养蚕不同于过去,不同于过去那种简单粗放式养蚕,不同于过去量小、分散式家家户户养蚕模式。现在讲求的是科学养蚕,讲究的技术、品质、数量和效益。把养蚕大棚建在基地旁,既能够满足养蚕数量的提升,又能起到节约人工成本质的提效。

  农村老党员发挥余热,实干加带动,增强群众蚕桑发展信心。在各村发展蚕桑的能人大户中,涌现了一批像高牛村近70岁老党员、退休村支书夏德成那样的先进典型,他不仅桑园基地管理得好,蚕茧的产量高,而且所带的团队素质好,效益高。大户的示范效应,给群众发展蚕桑提振了信心。

  外学内训强本领,真才实学,用技术提质增效。为把桑种好、减少蚕病,提高蚕茧产量,提升蚕丝品质。金寨县沙河乡多次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先后260人次到周边乡镇学习好的种桑技术,4人次到江苏富安学习养蚕及管理技术。同时把江苏富安的技术专家请教到沙河乡实行现场教学110人次。只有真正的掌握了科学种桑养蚕的技术、防病防虫技术,才能实行养蚕产业的提质增效,才能取得养蚕产业跨越式发展。

  扩视野增见识,延伸产业链,把规划和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沙河乡新一轮蚕桑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要走得稳一些,把规划和目光要放得更远一些。产业能够带动就业,就业也能促进产业。思路决定出路,金寨县沙河乡蚕桑产业的出路不仅仅在于栽桑、养蚕,更重要的是促进蚕桑产业的链式发展,利用蚕桑的浑身是宝,来开发更多更好的产业,让蚕桑产业与乡村旅游相挂钩,逐步打造蚕桑小镇、蚕桑示范村,让群众吃上“蚕桑饭”、“旅游饭”。(金寨县沙河乡 柴能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